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腊梅

冯子振《腊梅》咏蜡梅诗赏析

《蜡梅·腊梅》咏蜡梅鉴赏

冯子振

洗却铅花扮道装, 檀心浅露紫香囊。

从今宫额翻新样,变作眉间一点黄。

冯子振这首咏腊梅诗,借古代美人杨贵妃、刘宋武帝女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来形容与刻画腊梅的,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诗的开端一句不直接描摹腊梅的形状或习性,而是意外推出杨贵妃的返朴归真的仙子形象,“洗去铅花扮道装”,铅花即女人化妆的脂粉。郑史《赠妓行云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著又鹅黄。”道装即道士服装,装或作妆,即女道士服装。这句诗是说如今洗掉了脸上脂粉,现出本来的天真姿容,打扮成女道士的装束。这句诗是用一个典故: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未入宫之前曾是寿王李瑁之妃,唐玄宗看中了她,令她暂作女道士,道号太真。后册封为贵妃。马嵬难后,杨贵妃成仙为女道士,居住在东海蓬壶仙山玉妃太真院。中唐以后的一些诗人随把梅花喻为杨贵妃,称梅花为玉妃。此诗开端一句就把洗尽铅粉而成为女道士的杨贵妃用来比喻腊梅花的素朴美、天真美。因为女道士是不许擦胭抹粉,梳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要穿素服,而以白者为上。一切都强调清真自然,无为无欲。这与腊梅花的特征有类似之处,因而人们能联想与体会到腊梅花的素淡自然之美。元人段克己《浴梅》:“洗尽铅华见玉环,肌肤冰雪照人寒。 临风脉脉娇无力,轻裛香罗半未乾。”玉环是杨贵妃之名。即洗净铅华,恢复了杨玉环的本来天姿国色。”两者用法不同,冯诗是说洗铅华换道装,段诗只写温汤之水洗去了面上的脂粉,露出本来的面目,然而两人的目的相同,都是形容梅花如杨玉环不施脂粉的素淡天然之美,异曲而同工。诗的第二句展开写腊梅花美的特征:“檀心浅露紫香囊”。檀心:即赭色(红褐色)花蕊。这句诗是说腊梅花内层花蕊微张,刚刚露出紫色的花房,如贮存香料的小香袋。这是先写腊梅花内层赭色与紫色花房,放散出浓郁的香味。这样,形象具体的描绘,使开端一句的比喻更为逼真,形象宛然在目,美不胜收。三、四两句再用一个典故写腊梅的外层花色。“从今宫额翻新样,变作眉间一点黄”,腊梅花外层花瓣为黄腊色,又是腊末开放,故称腊梅,应该说这是腊梅花外层花瓣的特征。可是作者仍然不作直接的描写,采用比兴的手法,比喻成宫女额上贴的花黄饰品,“对镜贴花黄。”改变过去宫女的额上的梅花妆。《金陵志》中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推陈出新,宫女额上添的新时样,点上了腊梅妆。既含有宫女挚爱腊梅花,以腊梅花为时世美容新妆之意,又以宫女时装美容比喻腊梅花之美,并切合腊梅花外层花瓣的特征。

总之上面四句诗完成了由内及外的刻画腊梅花型及花色的特征,以区别于花色不同的梅花。故有人称它为黄梅花。

这首咏腊梅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有关梅花的典故,塑造了腊梅的独特艺术形象,人美花更美,这是不言而喻的了。其含蕴丰厚,诗味淳美,更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