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海棠

李莱老《西江月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西江月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李莱老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晴雾冥冥。银簪悬烛锦官城,困倚墙头半影。雨后偏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更深犹唤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

这首词咏海棠。

先看开头两句:“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晴雾冥冥”。前一句咏叶,后一句咏花。碧绿的叶子好象染过一样,早上天边冉冉飞起的云彩也被映得发绿了;盛开的红花象醉酒女子的容颜,娇艳、美丽,在朦胧的晴雾里更显得可爱。这两句除了叶和花本身颜色的描摹(“绿”、“红”),更注意了海棠所处环境的渲染。有了“晓云”、“晴雾”,这“染”、“酣”二字才有了着落,因为“云”、“雾”暗示着雨(观下文可知),雨水滋润,叶和花才更鲜嫩、饱满;但是如果雨未停歇,这两个字恐怕也不好下笔,只有在“晓”“晴”之后,云雾欲散未散的不太分明的时候,才会有这些景象。真不知作者费了多少推敲的工夫才想出这等贴切传神的文字来!

三、四句:“银簪悬烛锦官城,困倚墙头半影”,写海棠的形、态。“银簪悬烛”象海棠所开之形,比如陈允平《思佳客》写海棠“数枝夜色当银烛”,跟这也很相近。海棠品种繁多,其中有一种垂丝海棠,花如胭脂而稍带粉白,此处所写大概就是这种吧?“锦官城”指成都,杜甫《春夜喜雨》诗中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处虽然不一定是有意用典,但在潜意识中借用了杜甫诗意还是可以肯定的。“困倚”句写海棠的神态,是结合眼前景物从第二句的“酣”字想出来的,细针密线,丝毫不露。

到此为止,整个上片从海棠的叶、花、形、态等不同角度加以勾勒,绘形绘神,细腻逼真。下片则换了一副笔墨。

“雨后偏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有承有转。说它“承”,是因为这两句照应了开头的“云”、“雾”二句;说它“转”,是因为它不仅在写海棠本身,而且在写海棠的神韵、品性。“饶”是多的意思。清雨过后,海棠花更加艳丽,这美丽的花儿同新来的呢喃的燕子一起构成了清明时节喧闹热烈的春天。据一些史籍和笔记记载,南宋时人每至清明便要扫墓、赏花,车马络绎不绝,所赏花中海棠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尽管这里写的是成都,但那情景不至于相差太远吧。

结尾两句写赏海棠。“更深犹唤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玉靴笙”,其义不详。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所收录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浩然斋词话》李莱老词条后案语说:“案‘玉靴笙’三字未详其义,疑有误。”但词的意思还是不难理解的,在夜阑更深之时,词人还清兴不减,全不管池边露湿风寒,犹自传唤乐人吹笙作乐,继续赏花。一片惜花之情由此可见了,这不禁令人想起了苏轼《海棠》诗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也令人想起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春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虽时代暌隔,而心同一理。在那个时代,赏花惜花虽然多属于富有阶层的闲情或文人墨客的雅兴,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些诗词里有作者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