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见市上有卖海棠者怅然有感》咏海棠诗鉴赏
吴芾
连年踪跡滞江乡,长忆吾庐万海棠。
想得春来增绝丽,无因归去赏芬芳。
偶然担上逢人卖,犹记樽前为尔狂。
何日故园修旧约, 賸烧银烛照红妆。
这首赏花诗不写面对奇香异葩的倾心赏玩,而是抒发对旧庐海棠一往情长的思忆,诗中对海棠的绝丽,全以虚笔渲染,却使人愈觉其光彩照人,而生无限向往之情。
首联,诗人先叙说自己在外多年,常思忆故居的海棠:“连年踪跡滞江乡,长忆吾庐万海棠”。吴芾绍兴中得第,在外为宦多年。他身滞异乡,心中却时有故园之思,而最能唤起他旧时生活种种怀想的,当是院中的海棠花。那海棠是美的象征,也是他早年生活的见证。他对华年的追忆,对故园风物的怀想,对亲友音容的缅怀,哪一样不牵连着故居的海棠?“连年”与“长忆”的呼应,正表现了这种感情的丰富、浓重、绵长。
下面,诗人从思忆长河中掬起三朵感情的浪花,使我们见其心迹,并看到海棠迷人的魅力。先是“想得春来增绝丽,无因归去赏芬芳。”春回大地,百花斗艳,正值芳春开放的海棠,也当吐新芽,冒新叶,开新花,拂轻风,润细雨,……那花姿不知多么俏丽,可自己却不能归去欣赏。这里诗人没有说“春日”或“春到”,而说“春来”,一个“来”字画出了一条思忆的线。海棠种类多,花期长,诗人园中又有“万”株之多。那么,随着春意的由淡而浓,这数株海棠,各逞娇娆,即要现出多少美景佳境!这些,诗人自然都曾经领略,因而,现在他不能不为无因归去而深深地叹惋。对海棠的美,诗人只用“绝丽”、“芬芳”这样十分概括,也就十分抽象的词语来形容,这正是因为他看得太多,感受太深,深知不管单绘出哪一个场景,都不能表现出记忆中的景象。
年年春来,年年思量,这情感是悠长的,也是平缓的;而遇到偶然的触发,情感的波澜就要很大了:“偶然担上逢人卖,犹记樽前为尔狂。”诗人偶然地在市上看到出卖的海棠,不禁被带回往日饮酒赏花的生活场景中。他面对担上海棠,简直要向它倾吐衷肠了。“犹记”,说明印象十分清晰。而“为尔狂”三字,感情又多么深挚,多么热烈。用“尔”字称呼,仿佛海棠是一位含情解语的故知,“狂”字,更写出赏花、爱花的颠狂之态。
这美好的回忆进而引出更美好的向往:“何日故园修旧约,膭烧银烛照红妆。”诗人思忆海棠的情感引而益发,他盼望着,哪一天能回到故园去,重循旧约,那时,他要手禀银烛,尽赏海棠的美丽花容。这两句仍如诗人面对担上海棠的喃喃轻语。要重循旧约,出语平平,可这期许中包含着双方的多少默契! 既是相约,就是说以往已经实践过多次了,看来海棠对于诗人真是一位含情解语的故知了。或许是以前就这样做过,也许是久别的思忆在作者心中唤起了更深的情感,他现在已经想好,他日回到故园后,要尽情地观赏海棠,白日赏之不足,晚上还要银烛高照,而且直至烛光烧尽。诗人在结句给我们留下了秉烛赏花的镜头,花的绝丽,赏花人的痴狂,都表达尽至。秉烛赏花的构思,前人常有,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过此类的诗句。此诗所本恐是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之句。但“高烧”,变为“膭烧”,苏诗见得情盛,吴诗显出情深。“红妆”的比喻,近于熟滥。但苏诗有“睡”字铺垫,便别有意趣,自是新颖独到之笔。而吴诗的铺垫更为细密。请想,那久久思忆,可吐以“卿卿”之语,又能许以重修旧约之期的“绝丽”,不俨然就是一位红妆熠熠的佳人么?
这首诗写得极清淡,但正如醇酒,其味酌而愈出。诗篇围绕着海棠。写往昔的思忆,写眼前的偶见,写明日的期盼。这里的海棠花不是诗人随意玩赏的点缀之物,而是融入他的生活和情感之中,牵系他的过去,也牵系他的未来的美的象征。从海棠引起的叹恨与向往中可以窥见诗人心灵的一隅;而诗人的一缕惆怅,虽然细细的,却可以潜入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某种思忆。
再从咏花一面看,海棠也贯于全篇,但不见花姿,唯有花魂。诗人思忆向往中的几番倾倒是极好的渲染,足以使人尽想其娇丽香艳。这正所谓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而愈见其空灵玄妙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