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点绛唇嘉香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技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海棠花种类很多,常见的一种叶呈椭圆状长椭圆形。有紧贴的锯齿,春季开花,花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淡红色。唐代诗人郑谷《海棠》一诗中有句云:“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未开时”写的就是这一种。但王十朋这首词写的海棠不属此类,它是垂丝海棠,托叶早落,花梗细长,而且下垂。花瓣呈浅玫瑰色,在五瓣以上,并且还有重瓣品种。
词一开头:“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紧紧抓住垂丝海棠的特点进行描写:“丝蕊”扣住了这类海棠花的特征:花蕊呈细丝状,“垂垂”更富有特征性:由于垂丝海棠花梗太细而又较长,所以承受不住花朵的重量,因此花朵便向下低垂。词人只用了“丝蕊垂垂”四个字便把它同其他种类海棠区别开了,而且用字形象、贴切。接下来一句描写垂丝海棠开放之时的娇媚姿态:词人采用拟人化手法,说它开花为“一笑”,使海棠人格化了,充满了活气。同时,在“一笑”之前又着意加上“嫣然”一词,海棠便更显得娇美无比了。“嫣然”是笑得很美的样子。多用来形容女子的笑态柔美可爱。这里的“嫣然一笑”是用典。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东家之子,曾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若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词人在此处引用这一典故把垂丝海棠开花之态写成如同美女娇柔妩媚的一笑。句新意美,别有韵味,使人可以想象到海棠花之美丽动人。“新妆就”,指海棠盛开之后崭新的姿态,简直就同美女换上秀丽的新妆一样,清淑俏丽。开头这两句词只寥寥十数字,便把垂丝海棠浮雕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接下来两句词:“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交待出垂丝海棠所处的方位以及它开花的时节。从位置上说,这海棠生长在“锦亭”的前前后后。由此可知海棠之多,不止几株了。从时节上看,词人说得清楚:正是燕子归来之时。燕子一般于清明前后从南方飞回来,这就点明了这些垂丝海棠是在四月间清明前后开花的。不过词人不直接点出,而用“燕子来时”来代替,便显得含蓄委婉,有回味的余地。
词的下片,着重描写垂丝海棠之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词人在此处先虚设一语,以引出下文。“恨”在此处是遗憾的意思。海棠花之香传送不远,又不象丁香牡丹那样浓郁,词人很清楚这一点。劝人们不要对此感到遗憾,并给人指出了感受海棠之香的方法。即让你到花枝上嗅一嗅,那就一定会感受到。接着词人便开始具体地描绘垂丝海棠的特殊香气:“风微透,细熏锦袖;”海棠之香内蕴而不易飘散开来,它只能随风一点一点地透出。“微透”二字十分具体地描绘出此花香味的特色:气味不大,细细微微,丝丝缕缕,慢慢地渗入你的鼻孔。所以词人下一句便说是“细熏锦袖”,“细”字就直接地点出它香气的程度,显然是比较淡的,否则就不会是“细熏”了。“风微”句和“细熏”句前后呼应,联系紧密,尽致淋漓地表现出垂丝海棠花香气的特色。尽管垂丝海棠香气不浓,但词人是十分欣赏的,认为此种香气非常美,这两句词中就透露出他的偏爱之情,而且词题就用“嘉香”二字来修饰海棠。
词的最后一句“不止嘉州有”则意在表明垂丝海棠之多。“嘉州”古地名。北周大成元年(公元五七九年)置,治所在四川平羌(隋朝改为峨眉,又改青衣、龙游、今指乐山)。南宋庆元二年升为嘉定府。据词人笔意,当时此地垂丝海棠较盛一些。《广群芳谱》载:“海棠盛于蜀。”并引《阅耕录》一书说宋时“蜀嘉、定二州海棠最盛,且有香独异他处。”不过后来许多地方都有栽培,所以词人说“不止嘉州有。”
这首词上片主要是描写垂丝海棠的娇美之态,并且透露出它所处的环境以及开花的时节。下片着重描写这种海棠独特的芳香,紧紧扣住“嘉香海棠”四个字进行细致描写。立意注意到新奇,避实就虚,语言含蓄有味,不作平直之言。如用“燕子来时候”代海棠开花之时节,再有引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作典,用美女表现海棠开花时的美态,创造出了新鲜的意境。确实别开生面。
不过这首词单纯咏物,看不出词人自己的情态,见物不见人。所以虽有新奇之境,但艺术感染力不强,算不上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