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桂花

瞿佑《红木犀》咏桂花诗赏析

《桂花·红木犀》咏桂花诗鉴赏

瞿佑

滴露研珠染素秋,轻黄淡白总包羞。

量空金粟知难买,击碎珊瑚惜未收。

仙友自传丹灶术,状元须作锦衣游。

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点头。

这是一首歌咏红桂花即丹桂的七言律诗。

首联即点出桂花黄、白、红三色红最为贵。“滴露研珠染素秋”是说秋天中有桂花开放点染,而相形之下,轻黄、淡白都是素色,因而在红木犀面前“总包羞”,自叹不如。自然,在万木萧索气象冷落秋天里,有花来点染、增添了多少生气啊! 黄的、白的毕竟也是一种颜色,虽然桂花花形小,黄、白色又不甚鲜艳,但毕竟也是一种对秋天大自然的装点。但在作者眼中它们在红木犀前总包羞,因为秋色萧索,轻黄淡白也总是素色,远不及红色那样火爆热烈。就突出了丹桂的红色可贵。接着颔联“量空金粟知难买,击碎珊瑚惜未收。”是首联中金桂、银桂不及丹桂意的形象描绘的进一步补充。说是丹桂之名贵,即使量尽金桂——黄色桂花也难以买红木犀。金粟、即指金桂。色黄如金,形小如粟。 丘崈《醉花阴 ·木犀》云:“碧玉槎枒金粟”,曹冠《好事近·岩桂》:“醉赏绿云金粟。”都以金粟称金色桂花。“量空金粟”这里一语双关。既使金色般桂花也有多如粟米之金的意思。“击碎珊瑚惜未收”用的是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比富之事。据《世说新语·汰侈》篇载:“石崇与王恺争富,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其众,恺惘然自失。”又据《南州异物志》曰:“珊瑚生大秦国,有州在涨海中……珊瑚生於石上。初生白,软弱似菌……一年便生……其色尚黄,枝柯交错,高三四尺,大者围尺余。三年色赤……”以上述所载看,击碎珊瑚乃二尺许,并不算高,当属初生阶段,色白或黄,红色乃至贵之色。那么这句意思就是说银色桂花虽很名贵,但击碎之后虽有人惜怜但仍未收,因有更为名贵的红色珊瑚在,故相形见绌了。也还是称颂红丹桂。(若以珊瑚为赤色,那怕这句就应是赞美丹桂如赤色珊瑚碎成点点,红染素秋、虽也是此典但有变通,综观文意,这里珊瑚似指白色或黄色为好。)接着“仙友自传丹灶术,状元须作锦衣游”是直接夸奖丹桂,来自天上,不同凡俗,既争得桂花诸种中第一名、当作锦衣荣归乡里夸示众人,不可不被人知。意思红木犀即丹桂应广为人知闻名天下,才能与其色超黄、白这点相适应。最后“一枝拟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点头。”表明作者对红木犀赏爱之心,欲折一枝归家把玩,定能得花神应允。

总之,这首咏红木犀诗未从丹桂正面着笔,而以金桂、银桂作比来映衬丹桂之名贵难得,在众多咏桂之诗作的艺术手法上也颇有新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