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桂花

陈亮《桂枝香观木犀有感寄吕郎中》咏桂花诗赏析

《桂花·桂枝香观木犀有感寄吕郎中》咏桂花诗鉴赏

陈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陈亮这首咏木犀词词牌名与所咏之物正合,木犀即岩桂。寄吕郎中,即寄赠吕祖谦,郎中系著作郎。吕祖谦与陈亮过从甚密。吕退居金华,陈亮前往探视,议论国家大政直至深夜。二人相得,实为知音。陈亮这首歌咏桂花的词也寄托了他对吕祖谦的无限情思。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是秋天景物气象的描绘。“肃”字写出了萧索之意。“月色分明”四字写的是秋月郎照,分明可见,与所咏的岩桂也有暗合之意。“秋容新沐”则点出秋天景象一新,是天高气肃、月色分明形象描绘概括之语。“桂子初收,古十六宫都足。”桂子系指月中桂子。宋之问《灵隐寺》诗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后世遂有桂子秋夜自月中落于人间之说。三十六宫是说宫殿之多,处处皆是。以上所写都平实妥贴并不见有奇警特异之处,恰如音乐序曲,虽缓缓而起却孕育高潮。果然,“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一语既出,妙想惊人,堪称神来之笔。是说桂花开於秋季,散落人间不怕辞别天上宫阕,只是担心一旦下到尘俗凡界中,群花自己也觉得凡俗,所以就开“向他秋晚”,避开群花不使它们难堪。以便唤回几分春天的气息,哪里还有什么幽独的感觉。而借桂花开于众芳之后、孤独无人赏识来寄托文人怀才不遇之思本是通常习见手法。这种幽独感几乎是古代文化抒发个性的传统,屡见不鲜。但陈亮在这里却一反传统笔法,标新立异。借花桂之口,表明了桂花傲视群芳,开向晚秋,不但不觉孤独,反有唤回春意的自豪感。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与突破。上片实际只写了桂花开放的时间,但却写得新颖,气度不凡。下片换头“是天上余香剩馥”就又转到眼前所见之桂。“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是倒装句。意即怪不得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原来是天上的余香剩馥所致,从语意上承接上片的散落人间之意。“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是说坐在花旁,只见桂花花形有如金色粟米。接着以芙蓉花和菊花作陪衬:“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芙蓉即木芙蓉,开于秋季,又称拒霜花。菊花斗霜更是名闻遐迩,但相形之下,它们只能添愁思,增凄凉。这与上片中“群花自嫌凡俗”正是一意。陈亮将历来为人所称颂的拒霜花(木芙蓉)、菊花也一笔抹煞。艺术创造抑扬此亦不为过,因他偏爱桂花超过其它。最后结句说:“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桂花本非人世间凡俗之物,虽然开秋季百花零落之际,纵有拒霜芙蓉、黄菊相伴但也难以与自己——桂花相匹配。合乎时俗成份太浅、而背离时俗成分又太远,还是得寻找高踪,另觅所在啊,这是桂花的自述,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剖示。躅,迹也。高躅即高踪。张耒《病暑赋》:“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贤之高躅。”桂花本不曾幽独,但最终仍幽独,这一曲折往复变化中蕴含着作者多少沉痛之感啊。

陈亮这首词自比于桂子,说天上收足,故散落人间,既不愿与百花争艳以显示出它们的凡俗,故于晚秋开放,唤回春意,但最终仍有不足之感。虽曾自豪几曾幽独,但还感慨“入时太浅,背时太远”,而要另觅“高躅”。是借写桂花而有喻。

陈亮生当宋室南渡之后,国家危亡时时系于心,未曾有一时之废。特别可贵之处是陈亮不仅仅满足于书生议论,而是务求实际,亲自考察山川,量形度势,乘机观变,他力主抗战,五次上书言事。他与辛弃疾等为莫逆之交,诗词往和以酬心曲。这首歌咏桂花的词也可以看作是陈亮自白,语出肺腑,毫不雕饰。词风斩截痛快,雄放恣肆,实在是词人胸襟怀气的体现。另外,《全芳备祖》前集卷十三岩桂花门中收录陈亮《桂枝香·岩桂花》一阕。今录以备考:

仙风透骨,向夏叶丛中,春花重出。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占些空阔闲田地,共霜轮,伴他秋实,浅非冷蕊,深非幽绝,中无倚握。任点取、龙涎笃耨,儿女子看、万屈千屈、做数珠儿,刻画无盐唐突。不知几树栾团著、但口吻、非呜云室。是耶非耶? 书生见识、圣贤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