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望,知足常乐
古人说:“少欲无为,身心安在。”人只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便会因此而多几分乐趣。
李叔同出身于富商之家,可谓锦衣玉食。但他后来却甘于平淡,把功名利禄视为浮云。
李叔同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断句》,诗中有这样一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总如草上霜。”他把功名富贵比喻成草上霜。草上霜是什么样的?洁白如玉,然而,不能久长,转眼之间即化而为水。
富贵功名犹如草上之霜一般,转瞬即逝,不能持久,所以不宜看得太重。
富贵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钱财。钱财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可以买到“豪宅”,但买不到“幸福”。所以,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人类社会交换商品的一种货币,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多彩。但钱财是为人所用的,人千万不要为钱财所“驱使”。
从前有两兄弟,他们自幼失去父母,兄弟俩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起早贪黑,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辛苦。但他们从来都不抱怨,而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二人生活虽然艰苦,但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他们二人的情况,决心帮他们一把。一天清早,兄弟俩还未起床,菩萨来到了他们的梦中,对兄弟俩说:“在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堆满了黄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一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你们可要小心!另外,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只能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拾取黄金,否则等到太阳出来了,你们就会被烧死。”菩萨说完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心中很是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启程赶往太阳山。一路上,有时遇到毒蛇猛兽,有时遇到狼虫虎豹,有时狂风大作,有时电闪雷鸣,兄弟俩团结一致,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来到了太阳山,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啊!漫山遍野的黄金,晃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弟弟一脸的兴奋,没有了长途跋涉的困顿与疲惫。哥哥则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大金子装在口袋里,不再捡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还是不肯住手。太阳快出来了,哥哥想起了菩萨的警示,说:“太阳快出来了,赶快回去吧!”弟弟却说:“我好不容易见到这么多金子,你就让我一次捡个够吧!”说完他又忘我地捡了起来。哥哥只好自己下山了。
太阳出来了,太阳山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弟弟看到了太阳,急忙背着金子往回走,可是金子实在太重了,他的步履有些蹒跚,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哥哥回到家之后,用捡到的那块大金子作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上。
《西厢记》中崔莺莺曾经在张生准备赴京赶考之时,发了一声怨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这是她对富贵功名的轻视。但在现实中,很多人的趋利性变得越来越强,他们的内心往往不能平静,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明心宝鉴》里有一段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人如果心不安,永远不会有“稳”的感觉;如果欲望太强,永远都不可能安贫乐道,不可能过像古人那种咀嚼菜根却津津有味的生活。“性定菜根香”,性没有定,当然不可能觉得菜根香。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这段话出自《菜根谭》,讲的是怎样处理人的“忙与闲”,以及心的“收与放”的关系的问题。如果说为名利会牺牲身体、劳费精神,那么还不如静下心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真正喜欢的事;如果说为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会殚精竭虑、心力交瘁,还不如放弃身外之物,安贫乐道,陶醉于物我两忘、顺其自然的精神幸福中。所以,人如果想谋求最大的幸福,就必须追求内心的安宁、自在。所谓“忙于闲暇”,是指就算忙,也要有宁静、淡定的心情。所谓“心不可放”,是说不可把心迷失、沉没在追名逐利之中。
在权位、名利之间,很多人都说对功名富贵不在乎,但真正能做到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并不多。很多人一旦有了功名,就会把控不住自己。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但得意之势要把控得当,不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有些人一旦仕途失意,虽然口中说“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我求之不得!”之类貌似“无所谓”的话,但这不一定是真话。事实上,人要做到淡泊名利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在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里,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有些人并不会为这样的现实所“污染”,而是时刻都保持着平常心。他们不趋名求利,能够抗拒物欲的诱惑,能够抵御虚名的侵蚀。我们要向这些人学习,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生活将会拥有更多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