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比三家,你后悔了吗
世上没有完完全全符合我们设想的商品,因此,购物是相对中意和性价比较高的商品的寻找之旅。
——货比三家,但别超过五家
消费心理学家把消费者经常需要货比三家才能做出购物决定的行为称为“摘樱桃”,摘樱桃的人很挑剔,希望商品十全十美,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地进行对比,直到买到最便宜的商品。
孟圳佳是个25岁的逛街达人,她可以从早上8点出门一直逛到晚上10点商店打烊而意犹未尽,丝毫不觉疲倦。上周末她和朋友去了一家时装店看中一条粉红色的裙子,试穿之后感觉挺漂亮,就直接收入囊中。
在继续逛街的途中,孟圳佳发现了一条很相似的玫红色的裙子。这件设计得更修身而且颜色也更符合她的要求,重要的是价格更实惠,三个朋友都认为很适合小孟。越想越感觉买下的裙子不适合自己,她很后悔没有多比较比较。想到此,一下子就没有了逛街的兴奋劲。
后来,那条粉红的裙子自此就躺在孟圳佳的衣柜里压箱底。
孟圳佳是名“摘樱桃”的消费者。如果购买后又发现了更便宜的同类产品,“摘樱桃者”会很后悔甚至悔恨。这就像在樱桃园里,每个人手里有一个篮子,摘樱桃的人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将樱桃放进篮子里。所有的人都会挑选最大、最红、最饱满的樱桃,甚至一棵树一棵树地挨着挑选。等到篮子快满了,很多人就会后悔之前挑的樱桃要么不够大、要么不够红,总之是不满意。
摘樱桃的人为什么会后悔呢?因为每个人手里的篮子的容量是固定的,只能装有限的樱桃,那么采摘的人就会要求自己尽可能挑最好的装进去。结果就是在正准备摘这颗时,又发现一颗更大的,等到又要伸手时,更饱满的一颗映入眼帘……
世上没有最漂亮、设计最完美的东西。因此,作为消费者想要挑到性能最好、使用寿命最长、价格最便宜的商品基本是不可能的。消费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挑下去,看到八成满意的商品就可以放心买了。因为要多增加一成的满意度而多花出的时间成本可能远比价格优势所节省的金钱成本更大。
当然,心理学家也不赞同看见第一件商品就马上购买,那样太鲁莽,建议消费者进行适当的对比和比较,找到相对性价比满足预期的商品。
又到假日商场大优惠的时候,庞娇娇一大早就拉着老公出门奔向徐家汇。庞娇娇今天的目标是为老公买一件衬衫和西裤,同时为自己添置一件连衣裙和搭配的饰品。
经过精心挑选和比较,她终于在多家品牌中为老公选定了两人都满意的衣物。在女装区,庞娇娇也很快就锁定了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的连衣裙,经过对比,最终确定了要购买的品牌。庞娇娇觉得今天是个有收获的日子,她和老公都挑到了中意的衣服,多亏了货比三家。
庞娇娇和老公在比较几家商家之后,就做出了购买的决定。因为他们的决定是基于几家的对比,所以一般来讲不会太吃亏,也不会买到性价比很低的商品。
平时购物的时候如果对比太多,一方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果用这段时间来做其他事情,说不定能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对比太多容易失去判断力,觉得所有的商品都是差不多的,没有本质的区别,最终反而可能会购买一件不理想的商品。
作为消费者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商场买手机,如果导购给我们推荐两款,对其进行比较,一般会很容易得出哪一款更适合自己的判断。但如果一下给你介绍七八款,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发现每一款都有自己的长处,而同时又有不完美的地方,最终导致我们无法挑选出更喜欢的手机而不得不最终放弃,或者随意选一台。
同时,对比太多难免产生后悔的想法。而后悔是心理学家认为最消耗心理资源与心理能量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后悔的时候,是对之前相关决定的否定,甚至对自己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做出较低的、不符合真实状况的评价,不利于以后的决策。
比如,孟圳佳因为后悔选择了之前粉红色的裙子而否定自己的审美观。其实可能那条裙子并不是非常难看或者穿不出来,或许还是一件设计精良、做工细致的杰作,只是在一瞬间被其他裙子比下去了,而被认为一无是处。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成熟的消费心理。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庞娇娇的购物心态,看看如何帮助孟圳佳去除消费中的后悔心理。
首先明确自己想要购买什么商品,也就是对自己的购物进行一个有方向的规划。需要裙子就看裙子,而不是裤子裙子一起看。接着明确自己购买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买这条裙子是准备在什么场合穿,是上班穿还是聚会穿,这些需求决定了裙子颜色、款式及风格的选择。明确了具体需求之后就开始实地考察并进行对比,要货比三家,但一定不要超过五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三至五家的选择最适合做出符合预期的决策。
最后,给购物活动一个终结。如果想要买裙子,买到裙子之后就坚决不要再去看其他裙子了,可以继续下一件服装的挑选,比如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