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注意力时间长度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规律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注意力时间长度不同

——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规律

很多父母一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不是长吁短叹就是暴跳如雷。其实,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注意时间本就不同。

1~3个月的孩子:注意力特点具有选择性,对于颜色鲜艳的物品或者闪闪发亮的东西,会注视或者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3~6个月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会通过注视来表达自己的喜欢,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同时试图通过制造声音、笑、眼神或使用肢体语言引起他人的注意。

6~9个月的孩子:他的眼神能“锁定”自己想要交流的另外一个人,也能跟随他人的眼光方向转移自己注意力,能看别人正在看的东西。通过指、好奇地看、声音的变调或词语引起照料者的注意,并以此方式获取信息或物品。

9~12个月的孩子: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注意力已不完全集中在视觉方面,而是从更多感觉通道和活动中表现出来,如更多表现在抓取、吸吮、倾听、操作和运动选择上。

1~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语言活动支配他们的注意选择,他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成人用语言表达的对象上,如集中听故事、看书和电视活动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可逐渐明确。

4~6岁的孩子:开始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孩子能听故事能回答问题;讲故事能模仿动作,能保持注意和记忆。

6~8岁的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为有意注意最高保持25分钟。

9~12岁的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为注意的计划性明显提高,注意力训练的黄金期已过,这一时期注意力好,思维理解好,才能学习好。

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注意的事物会逐渐增多,看的范围更广,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仅是兴趣物,还有人、活动等不同性质的刺激物。同时看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同时产生探索行为和注意。

普通儿童在注意事物上具备注意事物多重特征的特点,即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所观察到的事物都具备多重信号和属性。

当他们看到一个物品时,不只是看到了物品的大体外形和喜欢的某一个部分,还注意到了其具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组成部分、材质、使用的多重功能等事物的多面性。而这些事物的多面性在生活的过程中都已通过这种多重性的注意所获取,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掌握的多重信息也就越来越丰富。

例如,当我们给孩子买了一个娃娃时,孩子首先看到的可能是娃娃的整体外形,与此同时,孩子还注意到的是娃娃的颜色、大小,是否有发光,是否有声音等。当孩子下次看到这个玩具时,他就可以与之相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取更多新的信息。

那么,我们要如何遵循孩子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呢?

1.萌芽期(3岁)

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让孩子在感知和触摸中学习,以此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2.关键期(5岁)

这是孩子有意注意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可以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启蒙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比如,可以为孩子买涂色书,培养孩子专注静心的能力。

3.黄金期(6~8岁)

专家指出,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时是注意力训练的黄金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课程并不难,只要学好简单的听说读写及运算就能取得好成绩,并且,学习任务也并不繁重,但前提是要有的注意力,做到学习认真专注,因而一定要注意孩子视听注意、习惯的培养。

总之,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有其自身的一定的规律,并且,还有另外一些因素,比如,孩子的大脑发育、成长环境、家长影响等都对孩子注意力产生影响。因此,想要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们一定要克服粗暴、焦虑的心态,要认识到合理要求孩子的重要性,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