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教孩子正确的沟通方法

有一个小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我的妈妈》中写道: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我的妈妈,也很爱和她说话。那时候妈妈说到做到,她要求我做完功课再看电视,她也不看电视,辅导我做完作业,然后大家一起看电视。她爱看书,还把书上的故事讲给我听,妈妈棒极了!

可是,自从她当上老板以后,她就慢慢变了,我越来越不喜欢她了。她只知道严格要求我,却不严格要求自己。她教我不要说脏话,可我却经常听到她用脏话骂别人;她要我认真学习、好好读书,可她自己却只知道逛街、打麻将。我再没见过她看书,有时我不懂的问题问她,她总是一问三不知。

有一次,我对她说:“妈妈,为什么你要我做的,你自己却做不好啊?”她一听就火了,上来狠狠地揪住我的耳朵:“真是反了,倒教训起老妈来了,看我不揍你!”

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苦恼,我真的不想理她了。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你只知道要求孩子,而自己却不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你的威信、你说话的分量,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以至于孩子会不屑与你进行沟通。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就非常生气,一气之下,她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说道:“说了你几次了,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作业还写这么乱,你给我重写!”孩子拿着撕碎的作业本,很是生气,哭着说道:“我就不给你好好写,爱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气归生气,但明天的作业还得交啊,孩子心里憋着一口气,写得还不如上次好。妈妈见了,大怒:“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妈妈刚想把作业又给撕掉,可一看表,已经10点多了,重写已经不可能了,只好就这样了事。

而另一位妈妈发现孩子作业写得很糟糕时,虽然也很生气,但她却克制住了自己不满的情绪。她知道,孩子不是不能写好,而是态度不认真。于是,她就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怎么写得这样潦草?这样写老师会认不出来的,你最好重写。我知道,让你写,你是不大情愿的。可为什么我还要坚持让你重写呢?因为妈妈相信你能写好,写第二遍肯定会比第一遍写得快,而且会好得多。妈妈绝对相信你!”

孩子一听妈妈的话,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再重写一遍。这次我一定认真写。”写完后,他让妈妈看自己写的作业,妈妈认真看过后,高兴地说:“我儿子的作业写得真工整,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这个孩子的作业一直写得很好,每天妈妈都会表扬他,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同样是要求孩子重新写作业,前一位妈妈采用了训斥、强制的办法,给孩子的是压力,跟孩子无法好好沟通;而后一位妈妈给孩子的是信任、鼓励,给孩子的是动力,让孩子欣然接受,其结果是不同的。

有些妈妈喜欢大声训斥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往往是教育者无能的表现,不仅收效微,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出现问题时,父母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又怎能要求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们在外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还要应付孩子的琐事,有时情绪控制不好,一时失去耐性,就会发脾气。如果你真的想发脾气,尽量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发泄”。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既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血缘关系,又是一种靠情感维系的亲情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有话好好说”,善于沟通,是一种善意的对话和商量,是化解各种人际矛盾的唯一途径。

想改善孩子与人的沟通能力,以下的七种行为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对孩子期望过高;把子女与他人进行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待人处世能力的培养;认定孩子才能有限;只知事急求援,不会早做安排;惩罚孩子。

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优点,适时适度表现出真心欣赏的态度,辅之以一些赞美式和感谢式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对别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要及时表示谢意;对别人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表示赞美和祝贺。在和孩子交流时,要学会倾听,会倾听的孩子也一定善解人意。要知道,日常生活中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其实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爸爸妈妈都在认真倾听。要让孩子能倾听,爸爸妈妈首先就得能倾听。也就是在孩子说话时,要做出认真倾听的“动作语言”——身体微微前倾,靠近和平视孩子,切忌居高临下。同时,要会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集中精力面对孩子,打开眼睛这道“心灵的窗户”,专注地看着孩子,真诚自然地用眼睛表示对孩子话语的浓厚兴趣。另外,与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要忘记脸上挂着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最能打动人,最能让人感受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