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吃不好、穿不暖,希望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但是,很多人却并不领情,觉得父母过于“唠叨”。如果孩子不能够理解父母,就很容易觉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
吕璇璇已经快30岁了,由于毕业后就一直忙于工作,她的感情问题就被搁置下来了。吕璇璇的老家在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早已结婚生子。对于她的婚姻问题,父母非常担心,每次打电话都会多说两句,这也让吕璇璇不厌其烦。
有一次,吕璇璇打电话回家,聊了一段时间近况之后,电话那头的妈妈突然对她说:“燕儿,你的感情情况怎么样了?”
吕璇璇刚好那天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烦,心里有些堵得慌,面对母亲的“操心”,她随便应付了一句:“还没呢,妈,你老别总是操心这个好吧!”
妈妈明显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她继续说:“璇璇啊,不是妈妈说你,你现在年纪也这么大了,成天这样单着也不是个事儿。男人三十是块宝,女人三十是根草。你说你都快30岁的人了,感情问题都没有解决,你让我这做妈的怎么放得下心?”
“结婚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现在不想结婚。你别成天唠叨了行吗?我每天工作都已经够烦的了。”
妈妈见女儿有些生气,心里也有一些委屈,但她还是说道:“璇璇,妈妈这不是在逼你结婚,是想提醒你一下,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你成天忙着工作,再不结婚,我跟你爸都见不到外孙了。”
吕璇璇在电话里吼道:“你的意思是我对你们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你生个外孙是吧。那好,以后我也不给你们打电话了,过年我也不回家了,等我什么时候给你们生了个外孙,我再回去。”说完,她气呼呼地挂断了电话。
定了一会儿神,吕璇璇又觉得自己这样跟妈妈说话太过分了,但她心里也有委屈:“妈妈成天这么唠叨我,谁能不烦呢?”
吕璇璇的这种想法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一些女性在面对父母的唠叨和催促时,往往会觉得很有压力。于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她们轻则对父母冷言冷语,重则对父母发脾气,影响家庭关系。
周佳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会计,平时的工作特别忙,偏偏周佳的母亲又爱给她打电话,而且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候周佳不得不牺牲自己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跟母亲通电话。
因为周佳平时特别喜欢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她看到了许多感人的亲情故事,因此,她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这天,周佳的妈妈又打来了电话。妈妈在电话里高兴地说:“你大哥大嫂回来了,你哥太累了,没有开车回来,就坐客车回来了,在家里住了一宿……”听着母亲的絮叨,周佳就想:“妈妈是不是想让我也回去看看,但是我太忙了,根本脱不开身啊!”
隔了一周,妈妈又打来电话,她好像是忘记了前几天说过的话,把大哥大嫂回家的事又在电话里跟周佳又说了一遍,言语里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周佳静静地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佳翻到了同事的一本书,书是一位台湾作家写的。在书中,周佳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父母的催促和唠叨字字扎心,却字字如泪。”看到这里,周佳总算明白了,妈妈的那些话并不是唠叨,也不是非得让她回来,而是单纯地想跟她分享自己的喜悦啊!
想到这里,周佳立刻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妈妈又说道:“你大哥大嫂回家了,他们没开车回来,坐的客车……”等妈妈又一次跟她说完大哥大嫂回家的事,周佳笑着对母亲说:“我知道大哥大嫂回去了!”
“你知道?”妈妈很是惊讶。
“是啊,你对我说过的。”周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在电话那头也笑起来,“我对你说过了?说几回了?我真的老了,我不记得对你说过啊!”
“是你太高兴了,所以才忘了对我说过。你一点儿都不老,你还年轻着呢!”
妈妈听了周佳的话,笑得特别开心。
我们应当要学会理解父母的唠叨。首先,我们要明白,岁月无情催人老,我们长大了,父母已老了。孩子们各奔东西,他们时刻盼望孩子们回家。儿女们每一次回去,对父母来说就是天大的事。见到孩子们回家,他们心里就有无数的话想要叮嘱我们,其实这不是唠叨,不是抱怨,是一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