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办公室里那些业绩平平、不被上司看好的员工,多半都是偏沉闷的人,回答上司的问题时神色紧张、声音微弱,大家一起开会时他从不发言,几乎像个透明人一样存在着。可只要身处职场,一问一答就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是职场中感情沟通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上司想了解你的工作进展或是对你表达关切,还是与同事交流业务问题,回答问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能够准确而恰当地回答问题当然需要技巧,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技巧,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应答者。
对陶颖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刚刚在电梯里度过的两分钟。陶颖有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这家公司,还没完全适应环境,就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遇见了顶头上司。相遇在这个如此狭小而密闭的空间里,陶颖感觉到上司身上的威严带着巨大的压力袭来。
“早上好,王总。”陶颖还是硬着头皮开口打了招呼。王总看了看陶颖,礼节性地轻轻点头,回答:“早上好。”电梯缓缓上升,王总问陶颖:“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陶颖谦卑地回答:“市场部的陶颖。”王总想了一下:“市场部?今天有什么计划吗?”慌乱中,陶颖脱口而出:“见客户。”
“什么客户?具体是做哪方面的调查研究?”面对上司的追问,陶颖更加慌张了,本来只是随口应付一句,居然被打破沙锅问到底。再也没有了随口应对的话语,陶颖不由得支支吾吾起来,汗水一点点渗出来。正当陶颖尴尬不已的时候,电梯戛然停止了。陶颖像遇到了救星,赶忙上前按住按钮,说:“您先请!”
看着王总的身影消失在走廊一端,陶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全身的神经也终于从紧绷状态解脱出来。看看时间,从进电梯到告别,时间仅仅过去了两分钟,可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陶颖已经在上司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怯懦和紧张。陶颖越想越怕,为了不再遭遇类似的尴尬,她决定从此绕道而行。
陶颖不再坐电梯,开始气喘吁吁地爬21楼。在别人诧异的眼光里,陶颖爬了整整一个月的楼梯。然而,这一个月陶颖没有荒废,在每一步的爬升中,她都在脑海里练习着与上司见面时的仪态与对话。陶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机灵的女孩,应变能力差,很可能在下一次的相遇里又紧张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但她必须要改变自己,不能为此逃避与上司相遇。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晨,陶颖守候在电梯门旁。不一会儿,陶颖看到了上司的身影。她深吸一口气,绽放出一个灿烂的微笑,“早,王总。”王总看了陶颖一眼,似乎记不起这是谁了,但仍然礼貌地回应:“早!”“您昨晚看了法国网球公开赛吗?很精彩的。”陶颖主动开口把握对话的内容,一抹不易觉察的微笑在王总脸上升起,“你也喜欢网球吗?”“是的,网球是一项观赏性非常强的运动,不仅有体力的对决,还有技巧的比拼……”
电梯缓缓上升,两个人的话题就围绕网球持续着。王总说话的时候,陶颖就礼貌地倾听。末了,王总问陶颖:“你是哪里人?在这里还习惯吗?”陶颖按住按钮,和他一前一后走出电梯,“谢谢关心,我不是本地人,但正在学着适应。”王总的身影消失了,他留给陶颖的赞许却留在了陶颖心里。这一次,还是用了两分钟。
想培养机智圆融的应答技巧,绝对不是靠突发奇想,而需要平时的累积。不要急着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机敏,先完整地听完对方的问题,再从脑海的数据库中拿出符合意境与对方心情的回应。有些人总是能迅速作答,似乎反应敏捷,但很多时候答非所问,因为他根本没弄清提问者的真正意图。所以,确定对方提问的内容是实现准确回答的关键。如果你一时没有完全明白对方的用意,冷场又会导致尴尬,就可以用反问来做个承接,表明你认真倾听的态度,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想法。“你希望了解的是不是……”“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回答方式不仅让你有时间迅速整理思路,还能让对方觉得你是个严谨而沉着的人。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上司的质问,“这次活动的海报为什么没有准时印刷出来?”这样的问话中已经有了不悦的成分,如果此时不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明原因,而是紧张心虚地说:“其实是可以印出来的,我跟印刷厂沟通过,但是印刷厂那边好像出了些问题,所以才……”上司一定会被这个含糊其辞的回答激怒。此时,上司想要做的并不是责备你,而是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一定要简单明了地给上司他最想要的那个答复。这时,可以先说结论再做推测,还可以用短句来表达确定的语气。
此外,为了显示你的自信和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使用“好像”“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汇。也不要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增加语气助词,有可能原本很确凿的一个答复,当你在句末加一个“吧”时,就会使整个表达变得迟疑和消极。还有一种情况,也会使自己的回答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果蔬公司,上司问你:“今天某个客户要了多少袋土豆?”上司知道,平时这个客户每天至少要100多袋土豆。而你得到的数据却是,今天那个客户订货量非常少,只要了10袋。如果你回答:“他们今天只要了10袋。”上司一定会不高兴,紧接着问:“为什么只要了10袋?什么原因?”而这个问题你是无法回答的。这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上司有这样的情绪,其实是受了你的引导,因为你加了那个“只”字。如果你只是客观地回答:“他们今天要了10袋。”上司的情绪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激动。所以,在回答上司的问题时,一定要客观简洁,语气助词和形容词尽量省略。
有时我们会遇到比较笼统的问题,比如,最近工作情况怎么样,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等等。如果一时没有准备好,你的回答可能会比较发散,或者只是说些官面话而没有实质内容。这时,可以迅速找出问题涉及的三个重要的关键点。比如说团队的综合工作能力、合作模式、工作氛围。由此一来,你就能让这种容易陷入庞杂无序的描述变成具体而精准的答案。
与上司交流时我们会发现,有些上司希望自己能显得民主些,所以他在做决定时,往往是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询问员工的态度。其实他的问话里已经很明确地透露出“我的想法不错吧”或者“我已经做了这个决定”之类的含义,他的询问只是期待得到你的肯定。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建议,不妨先回应一句“你的想法很有道理”,然后再顺着上司的思路引申,进而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情况下,否定的话就不要说出口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上司做一个更完美的决定。
在网络上聊天时,大家有一个公认的看法,就是“聊天止于‘呵呵’”。因为这个“呵呵”看似是一种回应,却又什么内容都没有,让对方没法继续接话。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这样的对话。吃饭时上司随口问你:“听说你昨天去看话剧了?”你答:“是啊,挺好看的。”这种回答会令对方感觉到,你似乎并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交流下去。如果你回答,在某某剧场看的,是某某剧目,有哪些名角出演,观赏感受等等。回答的效果就会明显不同了。所以,在被问到问题时,如果能给出具体翔实的答复,会让对方觉得你很重视他,同时能感受到你积极回应的态度。就算对方只是无心一问,或者只是借此跟你打个招呼,你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展开一段对话,让双方加深了解和交流。
上司往往喜欢用提问来表达对员工的关怀,但有时却可能触碰到你的隐私。“听说你前段时间分手了,最近又谈恋爱了吗?”“听说你休病假这段时间住院了,什么病呀,恢复得怎么样了?”尽管你明白对方只是关心你,可你并不愿意就类似话题跟上司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时,最好的做法是打擦边球,你可以笑着说:“你消息真灵通,我以为你要问我工作进度呢。”“没什么,就是身上有些零件该保养一下了。”对于这类你不愿详谈的问题,可以事先准备几套应对答案,就能避免被人问个措手不及。
分享心得
开会的时候,上司有时会挨个问话,让大家对会议的议题发表看法。如果你被问到的时候,你准备好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已经被前面的同事说过了,再说一遍无异于重复。此时,要想化解尴尬,就要运用“接受、复诵、补充”的技巧。先接受前者说的内容,接着复诵并认同对方,最后再用之前准备的没有被人提到的部分,以及在听取别人发言时获得的一些灵感来做补充,就能顺利并且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