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时就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在幼儿时就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0~6岁,是其感官敏感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敏感。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家长应该根据这一点尽早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的观察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的一生,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因为观察力是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的孩子,是不可能拥有杰出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所以观察力很重要。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培养孩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10岁的田田是个很聪明的四年级学生,他对周围的事都充满了好奇,生活中,他总是喜欢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后来,被他问烦了的爸爸妈妈就对他说:“如果你不明白,你就自己去求证,这样不是更有意思吗?”亮亮点了点头,他觉得爸爸妈妈的话很有道理。

有一次,亮亮的脚趾上长了一个疮。周末的时候,爸爸带着他去医院清洗伤口,他看到医生用一瓶透明的液体擦在自己的脚上,很快,他发现,脚趾头上居然冒泡泡,亮亮感到很奇怪,就问医生:“这是什么东西啊?好像不是酒精。”

“你怎么知道不是酒精?”医生问。

“酒精有味道嘛。”

“挺聪明的小孩。”医生对田田爸爸说。

就在田田准备和爸爸一起回家时,天突然打雷下起雨来。过了会儿,田田看着天空又感到奇怪,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短短一个周末,已经出现了好几个问题困扰田田。

回家后,田田赶紧上网查资料,那种冒泡泡的物质是什么?雷声和闪电出现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终于,他得到答案,消毒的是双氧水,之所以冒泡泡是因为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容易分解成水和氧气,气泡就是氧气。而雷声在闪电后出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接下来,田田又产生了很多疑问,什么是化学反应,氧气又是什么?雷声是怎么出现的……

从那以后,田田对物理、化学充满了兴趣,尽管他在学校还没有接触到这两门课程,但他经常向其他高年级的同学借书自学,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班级中的百事通了。

可以说,良好的观察力是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每个孩子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然而,观察力的真正获得是需要运用思维的力量的,不动脑的观察也是无效用的。

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告诫他们要做到留心身边的一事一物。然而,你还应该认识到的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往往是表象,具有不真实性。为此,你必须在观察前和观察后都要进行一番信息搜集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准确率高的观察。

然而,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为此,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告诉孩子要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责任心

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有目的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也只有带着目的进行观察,才能提高责任心,才会对自己的观察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认识到观察力的重要性,认清观察对自身智能发展的好处;第二层是在观察事物前,就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比如,在家中,你可以找出一件工艺品,让孩子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特点等,在观察的过程中,你还可以让孩子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

2.帮助孩子明确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将观察力指向与集中到要观察的对象上,并按部就班,从容观察,从而有助于其提高观察力。

比如,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种一盆花,然后每天观察其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日记。这样的观察活动,孩子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另外,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煮饭,比如,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先是让孩子观察我们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忙,一边观察。既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3.告诫孩子观察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注意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格之一。只有提高注意性,对观察对象全神贯注,才能做到观察全面具体,才能收集到对象活动的细节。

4.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条件。孩子具有好奇心,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坚持长期持久的观察而不感到厌倦,从而提高观察力。

5.传授给孩子良好的观察方法

不懂得观察的方法,这样的观察是不会发现什么的,对学习也不会带来益处;相反,却会浪费时间,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观察不同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总之,我们父母可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给他探索的机会。观察之后,还应问一问他看见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当他向你作“报告”时,作为父母,你应该留意倾听并适时点拨,会令孩子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