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慢生活”
在中国,一支叫作“过劳模”的职场人队伍正在异军突起。
“过劳模”的表现是:长期忘我工作,三餐不定时;吃饭很快,并且偏爱高热量食物,导致肠胃罢工,消化不良;面色晦暗,神情憔悴,虽然用着很高档的化妆品和护肤品,脸上还是挂着盖不住的疲倦;睡不好觉,做着被追赶或冲刺失败的噩梦;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咖啡、烟草、可乐和浓茶都是他们的最爱;偶尔有个休息日,根本无法休息,不是忙着学这学那去充电,就是关起房门恶补睡眠;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即使觉得身体不舒服,他们也抽不出时间去体检;全身酸痛,僵硬得像木头人一般……
简单说,这是过度劳累的一群苦命人!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过分追求“速度”。
如果长时期这样超时工作、透支体力,有可能会导致进入精神疲惫的“能量耗尽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精力下降,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其中一部分人会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工作还不够努力,于是抛开效率继续加大工作强度,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再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进入最危险的“受创期”,最终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前三十年拿命换钱,后三十年拿钱换命”,这句话成了很多人一生的剪影。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前麦当劳全球总裁理查·贝尔、网易公司代理CEO孙德棣等一系列职场精英的英年早逝让我们不得不对“过劳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了避免更多“过劳死”的悲剧发生,我们提倡“慢生活”。
“慢”,不是拖沓冗长,不是消极怠工,不是好逸恶劳,不是不思进取,更不是懒惰、愚钝、甘心落后,而是保持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有个年轻人非常急躁,做什么事都安不下心来。有一次,他与恋人约会,由于他来得早,而性子又急,在树下坐立不安,转来转去。
这时候,一位白眉垂肩的老道士来到他身边。老道士拿出一枚纽扣对年轻人说:“你要是不想等待,只消将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
年轻人想我该不会真遇到罗汉大仙了吧?他试着将纽扣一转:恋人出现了,正向他频送秋波。他心里想要是现在能进行婚礼,那就更好了。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恋人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醉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双眸,又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俩该有多好。他悄悄地转动了一下纽扣:立刻夜深人静……
他飞速地转动纽扣,他有了儿子,后来又有了孙子,转眼间已是儿孙满堂。然后又四处为官,到处受人吹捧,年轻人真是喜上心来!
纽扣转到最后,年轻人已是老态龙钟,衰卧病榻,几个不孝子把家产挥霍一空,还狠心地把他扔到荒郊野外。又饿又累的老人终于仰面跌倒,再也没有起来。
年轻人看得头皮发麻,直冒冷汗。
“怎么样?”老道士问,“年轻人,你还想不想让时间再快些?”
“我都死了,还快个啥呢!”年轻人像泄了气的皮球。
正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老道士收回了纽扣,于是年轻人又回到了那棵生机勃勃的树下,继续等待着他可爱的恋人。这个时候,年轻人觉得沐浴在暖和的阳光下,听着鸟鸣,看着草间蝴蝶在飞舞,等着自己的恋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在这个信息爆炸、更新过快的时代,“快”几乎成了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利剑。快,才能赶超别人;快,才能高产高效;快,才能博得头彩。然而,快也让我们丧失了太多幸福的体验。想想你这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吧:年轻的时候,拼着命想挤进一所一流的大学;随后,你又巴不得赶快毕业,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接着,你又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你便开始盼望小孩快点儿长大,好减轻你的负担;后来,小孩果真长大了,你又要操持孩子上学、工作、结婚;你的体力和精力渐渐跟不上,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你真的到了退休的年纪,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
当你正想停下来好好喘气的时候,你的生命也就快要结束了。你忽然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心愿没实现,好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
我们忙不停地往前赶路,追求明天的幸福,希望明天会更好,往往忽略了眼前的风景。一个人总是喜欢追求明天的幸福,那么他的这种幸福本质上就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幸福,因为他永远也不会追求到,因为明天始终不会到来。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场比赛,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我们的终点只有一个:死亡。不管你是亿万富翁也好,是贫民百姓也好,都是奔着那个终点而去。想象一下,当这些富贵或者贫穷的人离开人世的时候,大家回顾自己的一生,难道只有银行账户存款可聊吗?肯定不是。我们总要聊聊见过的人,去过的地方,赏过的云,喝过的美酒,看过的美景。走得太匆忙的那个人,和大家是没有共同话题的。
读心箴言
在快节奏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我们应该学着“慢”一点儿。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不拖累团队进度的情况下,调整一下自己的步调,放慢步子细品过程的美好。如果一味追求结果,忽视过程,怎么会领略到人生那种复杂、甜美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