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在无声地表达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都是家庭生活中的希望和重心所在。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发现,在二人世界里,彼此眼中只有对方,而在有了孩子之后,两人尤其是妈妈的关注重点会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妈妈都看在眼里,甚至有的妈妈还会因为过度关注宝宝,而忽略了对另一半的关心和爱,导致另一半吃醋呢!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要知道,家庭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只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保证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然后再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和洞察孩子的内心。
作为新手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的言行举止所代表的含义,为此,他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常常感到抓狂,也会因为孩子的某些表现而紧张焦虑。其实,父母只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就会发现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所以不要觉得孩子无缘无故就号啕大哭,也不要因为粗心就忽视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每个孩子在降临人世之初都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心是那么干净纯洁,他们的感情又是那么细腻丰富。父母一定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从成人的立场来思忖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唯有了解孩子内心的节奏,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帮助孩子,也才能设身处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记住,孩子的行为各种各样,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很怪诞,其实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每个细小的行为背后,都有内在的心理动机,父母只有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洞察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才能够深入了解孩子,也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不断成长的孩子表现出的错误行为或是哭闹状态,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就批评和否定孩子,而没有尝试去探究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或状态的深层次心理原因和内在的感情需求,这样的误解和粗暴的对待,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使孩子的成长偏离正轨。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很多成人之所以出现不当的行为举止,与他们在童年时期所受的伤害密切相关。为此,父母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学,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婴儿时期说起,大多数新生命在降临人世时,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就意味着他们在宣告自己的到来。在整个婴儿时期,哭泣都是孩子重要的表达方式,不管是饿了渴了,还是拉了、尿了,或者是想要爸爸妈妈抱起自己,他们都会以哭泣来表达。父母要想更好地照顾新生儿,就一定要读懂新生儿的语言,以便全方位满足孩子的生理和感情需求。除了使用哭声来表达自己之外,随着不断地成长,在婴幼儿阶段,孩子渐渐地学会使用肢体语言向父母发出信号,表达自身的需求。当然,在此期间,孩子也开始牙牙学语,与父母的沟通有了更多的方式。总而言之,在孩子还不能熟练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时,父母既要关注孩子的哭声与笑声,也要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这样才能及时回应孩子,也才能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不管是哭还是笑,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可以归结于行为这个大的概念范畴。作为父母,要想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加深入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就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同时通过行为洞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对于父母而言,一定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龙成凤,既然如此,就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即便孩子在身边,但是每天也只有早晚能和孩子短暂相处。也有的父母索性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与孩子只能见几次,这些都是对于孩子成长的缺位。固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钱却从来不是万能的。作为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重来。所以父母要摆正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更要竭尽所能、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健康快乐,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