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思维
助人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乐于帮助人们的思维方式。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人们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别人,而非单靠自己就取得成功,许多人命运的改变,都是由于他人,特别是贵人的帮助。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要想赢得他人的帮助,就要先去帮助人。这是助人思维的主旨。要想成功,就应当具有助人思维。
哲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盲人在夜里提盏灯,既方便了无灯的行人,也能使别人不要撞到自己。最成功的人不取决于他的实力,也不在于他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他帮过多少人。
萨迪也说:“那些不肯济弱扶贫者,当他跌倒时,也将无人加以援助。”
[助人者天助之]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午后,大雨瞬间倾泻而下,行人纷纷逃进就近的店铺躲雨。突然,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步履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衣裙,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熟视无睹。
就在这时,一个22岁的年轻人诚恳地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老妇笑着摆了摆手:“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随即老妇感到心神不安,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太不近情理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给自己躲雨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忽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过了两个小时,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了谢,并随意地向他要了张名片,就离开了。
几个月之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忽然收到一封信,写信人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负责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任务。詹姆斯震惊不已,粗略一算,单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等他以最快的速度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热情周到和踏实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事业上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耐基的富可敌国的灵魂人物。
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的乐于助人,是被他帮助的人成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起初,他在中关村一家小公司卖计算机。当时,有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和四通4S的排版系统,但是两个排版软件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不一样,无法装到同一台机器上。商家告诉他要买两台计算机才行,用户不情愿买两台计算机。事情很偶然,这个用户找到王志东。
王志东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才用了一个月,王志东就把两个软件系统装到了一台计算机上。用户格外高兴,跑到方正说:“你们说不能做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这个客户就把机器搬去给他们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追问是谁做的,客户把王志东供了出来。这让王选(因有突出贡献,在2002年获得500万元的国家科技大奖)记住了王志东这个名字。由此,王志东进入了北大方正,而且还进入了王选的研究所。
王志东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按理说,他不可能想到这个客户就是他的贵人。还有,假如这个客户找到王志东,如果他不予重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还会不会有他后来的发展?退一步,假如你知道一个人是你的贵人,你会不会认真对待他?毫无疑问,谁都会这么做的。可现实中,人们很难知道谁是自己的贵人。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当你不知道时,你会怎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具有助人思维,并付诸实施,你就会打动你的贵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年轻的奥地利大学生还沉浸在战争的恐怖中。他非常同情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于是,他徒步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希望能够免费获得一块土地,为孤儿建造一个家。大学生不知走访了多少村落,终于在奥地利蒂罗尔州的一个小镇上,有好心人送给他一块荒芜的空地。大学生又马不停蹄地去寻找愿意捐赠建筑材料的慈善家和建筑工人。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49年,世界上第一个SOS儿童村在小镇因姆斯特建成,几十名孤儿在那里再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个大学生名叫赫尔曼·格迈纳尔,他就是SOS国际儿童村的创办人。今天,400多个SOS儿童村及其附属机构,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抚养着无家可归的儿童,受益人超过30万。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寓言,门外有三个老人,分别叫财富、成功和爱。主人打算邀请他们进去,其中一位老人说:“我们不可以一起进入一个房屋内。”主人想了一会儿说:“请问,哪位是爱?”正当爱起身朝屋子走去时,另两位也跟着一道来了。主人不解,三位老人齐声说:“哪儿有爱,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但如果你邀请的只是财富或成功,那其他两位都不会跟着进来。”
诚如寓言所讲的道理,赫尔曼懂得行善,向社会施予爱心,结果打动了别人——财富和成功这两位“老人”。
像赫尔曼这样富有爱心的好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乔·巴普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乔·巴普小时候就特别热爱戏剧,非常渴望能去看一场百老汇的表演,但因他家里穷,买不起门票。他凭着无穷的精力和意志,当上了电视台的舞台监督。但巴普始终希望为那些像他过去那样永远买不起门票去看百老汇戏剧表演的人创作一些戏,于是办了一个剧团,先是在教学用的地下室演出,后来租了个露天圆形剧场来表演,很受欢迎,但没有剧评家来观看,巴普知道,要是没有宣传,就可能没有人肯捐助演出经费,那他的剧团就得被迫关门。
为此,巴普找到《纽约时报》,指名要见戏剧评论家布鲁克斯·艾金生。艾金生的助手亚瑟·吉尔布说艾金生出国了。
“那我就在这里等他回来。”巴普坚决地说。吉尔布于是请他道明来意。这位曾经非常贫穷的人激动地说他剧团的演员如何优秀,观众的掌声如何热烈,又说他的观众大多数是从未看过真正舞台剧的移民,如果《纽约时报》不写剧评介绍他的戏,他就没有经费再演下去了。吉尔布对此深受感动,决定当天晚上就看他的戏。
正当吉尔布到达露天剧场时,天上乌云密布,中场休息时,滂沱大雨把舞台浸湿了。巴普一见吉尔布跑开去避雨,就赶上去说:“我知道剧评家通常是不会评论半场演出的,但我恳求你能破个例。”
那天回去后,吉尔布写了一篇简短介绍,对那半场演出颇多好评,又提到剧团急需资助。第二天,就有人给剧团送去了一张750美元的支票。在1956年,这笔钱已足够剧团继续演出这场戏,一直到夏季结束。当艾金生从国外回来后,去看了这场戏,并在他的星期天专栏里给予极大的称赞。
此后,巴普开始经常在纽约各地免费演出莎士比亚名剧,由此巴普成了美国戏剧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读后有智慧
人生中许多奇迹的发生,往往就在你不经意的言行之间,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致意或一滴水的援助,都能让对方体会到你的关爱。有首歌唱得好:“一句知心的话语,也许胜过万钧雷霆;一声亲切的呼唤,能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懂得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乐于帮助和关爱他人的种子,有一天,当它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为你带来丰硕的果实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你赋予他人的帮助并不需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