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最坏的东西,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接受了最坏的东西,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已故的美国小说家塔金顿曾说,他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他绝不能忍受失明。结果,怕什么,偏偏来什么。令塔金顿最为恐惧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在他六十岁那年的某天,他看着地毯时,突然发现地毯的颜色渐渐模糊,他看不出图案了。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一个残酷的真相:他有一只眼差不多已经失明,另一只眼也接近失明。

面对这最大的灾难,很多人猜想,他肯定会觉得人生完了,纵然不会一蹶不振,但肯定沮丧至极。出人意料的是,他还挺乐观,甚至可以用愉快来形容。当那些浮游的大斑点阻挡了他的视野时,他幽默地说:“嗨,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儿去!”等到眼睛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一年里要接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而且是采用局部麻醉。有人怀疑,他会不会抗拒?没有。他知道这是必须的,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优雅地接受。他放弃了高档的私人病房,而是跟大家一起住在大病房里,想办法让大家开心点。每次又要做手术的时候,他都提醒自己:“我已经很幸运了,现在的科学多么发达,连眼睛这么精细的器官都可以做手术了!”

想象一下这件事,要接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还要忍受失明的痛苦,不知多少人在听闻此事后会崩溃。不过,塔金顿学会了接受,还坦言自己不愿意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体会,也相信人生没有什么事能够超过自己的容忍力。

生活的不容易,在于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不幸,而当那些不幸毫无悬念降临的时候,我们必须去面对。偶尔,可能会想到逃避,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柔弱的地方,一下子难以接受也是正常的反应。如果说想明白逃避无用这件事之后,能鼓起勇气面对,那么生命便会因此而成熟,心灵亦会因此而强大。可怕的是,内心软弱不去面对之余,还对生活充满怨恨,这才是让人精神崩溃的根源。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能接受既成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林语堂在他那本《生活的艺术》里也说过同样的话:“心理上的平静能顶住最坏的境遇,能让你焕发新的活力。”

接受了最坏的结果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害怕失去什么了。

不过,消除忧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地把问题解决掉。当你一步步地采取措施时,就会发现:问题的解决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卡瑞尔公式:

第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仔细回顾并分析整个过程,确定如果失败的话,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预测自己的心理防线,让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

第三,有了能够接受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要回归平静的心态,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