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是力量的源泉

正气是力量的源泉

正气是力量的源泉

孟子真是一个强大的人,尽管孟子奔忙半生没捞到一官半职,最后只能回家著书立说,但是孟子的理想却从来没有被击垮过,即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孟子都保持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概。

究竟什么原因让貌不惊人的孟子如此强大?

孟子本人曾经讲过一个叫做北宫黝的强者。说这个北宫黝什么都不怕,就算是国军侮辱了他,他也会当场拔剑杀死国军,无所畏惧。

北宫黝的“养勇”之道就是无所畏惧。但是孟子却说,他自己有一套和北宫黝不太一样的“养勇”方式,叫做“养吾浩然之气”。

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解释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强的气概,要用正直的品德来培养,要用道义来增强,如果没有了正直和道义,那也就没有了浩然正气了。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当然是不会有这股气的,孟子说的,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当一个人正道直行,刚正不阿,讲求厚道,一辈子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的事情,所有的言行都按照道义的要求来进行,那么,他自己就会感觉到一股正义的力量油然而生。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当我们坚信我们是代表正义的时候,我们的潜能会被激发出来,力量也就会因此变得强大。

相反,若是没有浩然正气,即便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在公共场合偷盗被人喝止的时候,他也强大不起来了,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落荒而逃。这就是所谓的“作贼心虚”,为什么心虚?因为心里没有浩然正气。

所以,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养浩然之气”——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怎样才能坚信自己是正义的?那就做任何事情都正道直行,把道义作为人生唯一的准则。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正强大,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

明正统年间,宦官王振当权,作威作福,收受贿赂,举国官吏竞相献金谄媚,在一个太监面前丑态百出,只有于谦,毫不惧怕王振,每次都是两手空空,一点贿赂都不带。有人就劝于谦:你进京不带金银珠宝也就算了,至少带点土特产去意思意思吧?于谦却甩了甩袖子,说:“谁说我什么都不带?我带着两袖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朝中的贪官污吏自然对于谦恨得牙痒痒,但是却毫无办法,因为于谦的浩然正气让他获得强大的“群众基础”,大到连王振都奈何他不得。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几十万精锐伤亡殆尽,连明英宗都被瓦剌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带着大军兵临京师城下。一时之间,京师的士大夫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提议迁都南京,只求自保。正是在这个存亡关头,于谦大喝一声:“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旦动摇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一个文弱书生就这样挑起了守卫京师的重任,亲自督战,与也先的铁骑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击退了也先,守住了京师。

究竟是什么给了于谦如此强大的力量,在所有人都被王振和也先吓得战战兢兢的时候,于谦毫不动摇、毫不畏惧?能够让这个文弱的书生比那些马上征战一生的武将更强大的秘密,就在于于谦心中的浩然正气。他知道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他相信,只要遵循那条正确的路一直走下去,就没有人能够击败他。

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成为一个正直的人。那些奸诈小人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一颗虚弱而恐惧的心。而一个正气浩然的君子即便是挫折重重,他也绝不会退缩,绝不会被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