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度,成就大业
【点亮心灯】
古人说:“江海所以能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古往今来,大凡志存高远,胸怀韬略的明达贤者,都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难题,淡定一笑容,纳世间百事。
【百味人生】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当时,袁绍占尽优势,率七十万大军,兵多将广,且粮草充足;而曹操区区七万兵马,仅为袁兵十分之一,且粮草乏困,几欲断绝。然而,世事造化弄人,曹操竟最终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反败为胜。
大战之后,曹操从袁绍遗下的东西中拣出书信一束,全是他军中之人与袁绍的暗通之书。左右都劝曹操按信逐一点名杀之,以解不忠之恨。但曹操却将信札付之一炬,不予计较,微微一笑说:“请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力量那么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他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足见其宽厚仁爱的性格。
曹操知道关羽刚烈忠勇,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因此极希望将关羽纳入麾下。于是,曹操对关羽百般示好,不仅答应了关羽所谓的“降汉不降曹”的要求,而且还赠以锦袍、赤兔马,授予关羽“汉寿亭侯”之爵位。关羽不为之心动,竟自“挂印封金”而去。曹操的手下得知后想要追杀他,曹操却阻止了手下的行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除了说明关羽的忠义之外,也显示曹操的大度。以至于后来的史学家这样评说曹操:“曹操如果没有成王成霸的人的胸怀和肚量,做事情哪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曹操的这种大度,还体现在他对待毕谌的问题上。曹操在做衮州牧时,曾任命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叛变时扣押了毕谌的家小,曹操慰问他并且让他到张邈那里去,以免他的家人遭灾。毕谌见曹操如此体恤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接着就真的离开了曹操去依附了张邈和吕布。后来曹操打败了吕布,毕谌被俘,大家都担心毕谌有杀身之祸,曹操却说:“孝顺父母的人难道会不忠于君吗?这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人啊!”并任命毕谌为鲁国相。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曹操对待仇人的态度足见其成大业者的胸怀。公元197年,曹操率军南征宛城张绣。张绣的谋士贾诩听说曹操来攻,便劝谏张绣前去投降。曹操同意了张绣的投降请求,便引兵进入宛城屯扎。但曹操未曾想到的是张绣假意投降,举兵谋反,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逃跑途中被乱箭重伤,自己的长子曹昂、大将典韦都被杀。对此,曹操痛心不已。按理来说,曹操与张绣一定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他定是要将张绣置于死地而后快,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如此仇深似海的对头,曹操照样容得下,后来又允许他投降,并封为扬武将军。而在这种情况下,张绣还敢去降,说明曹操胸能容人已天下皆知。
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公元210年那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就出自陈琳之手。陈琳在檄文中历数曹操多项大罪并且揭露曹操的隐私,说曹操祖父当年与徐璜并作妖孽,伤风败俗、鱼肉百姓。骂曹操的父亲曹嵩,话更难听:“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大器。”骂曹操本人:“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好乱乐祸。”大意是:曹操这个宦官的后代一天到晚只会捣乱,从未做过好事。这样的遗丑,天下人都应该来消灭他。
被这样骂一通,丑扬天下,实在让人不能忍受。陈琳被俘时,曹操问他:“骂人骂我一个也就行了,怎么连我的祖宗也骂上了?”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文章写到了那个地步,只有写下去了。要杀要剐随你了。”
曹操听了笑了笑,不再计较,还是让他做文书工作。
曹操用他的豁达大度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静夜感悟】
人生漫漫长路,在途中遇到挫折、坎坷也在所难免。想要迈过一道道坎儿,就一定要经历磕磕碰碰。胸中无理想、无抱负的人,大事惜身、小利舍命,终究是难成大业;而胸怀鸿鹄之志的人,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严于律己,以博大的胸怀成就一番事业。淡定不是不问世事,不是逃避烦恼,而是为成就大事而淡定小事,用宽广的胸怀来实现人生的理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