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少年头,不定空悲切
学会以时间换取空间
闲白了少年头,还有老年头
在等待中积蓄“爆发”时的能量
相传,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一首题为《满江红》的词中,曾专门讲到,倘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千万莫消极地去等待。此词气势恢宏,朗朗上口,先是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几句为铺垫,接着是对自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回顾,再下来,也就有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主题。
人生百年,许多人从小就立誓“会当击水三千里”。以此励己诲人,均不失为正确之举。但是,“人在江湖”,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身”是不能完全由“己”的。再说深一点,这个长大后有“百二三十来斤”的“身”,可能在刚生下来,不过“六斤、七斤”时,也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了。就自己而言,“等待”还是不“等待”可能还无所谓,但倘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那“等待”还是不“等待”就十分复杂了。那绝对不只是白或不白“少年头”的问题。
其一,机遇未至,必须等待。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气候条件下才生存下来的。人文环境当然更不例外。当各种环境条件都不具备时,个人的一切努力,往往都是徒劳的。比如西汉时以“击匈奴”闻名后世的英雄卫青,在汉王朝未确定要全面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时,不过是个盗马贼、马夫。而当大风起兮云飞扬,汉武帝确定下大举进攻匈奴之策时,他老兄也就时来运转,有了用武之地。忽然间从一个马夫变成了平阳公主的丈夫、汉武帝的姐夫、汉朝的大将军,威震漠北的一代名将。又如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班超,在东汉王朝未作出要开发并有效管辖西域的决策时,其虽有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之志,但也不得不暂时充任兰台令史一职,仰天长啸也好,壮怀激烈也罢,还得等待。一直等到过了“不惑之年”,机遇降临了。东汉王朝在汉明帝的励精图治下,实现了中兴之治,决定开发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满头青丝中生出华发的他,也才有了奋身塞外的机会,成就了不朽功业,实现了以博封侯的夙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那个大名叫姜尚但一般人都称姜太公、姜子牙的人了。史载,他老兄四十岁才上山修道,且一修就修了整整四十年,实际上是等了四十年,直到八十岁才下山,到渭河边垂钓,等待那个被后世尊奉为周文王的人上钩。何也?那是因为殷纣王暴虐无道,八百年成汤江山气数将尽,他不愿逆天行事,助纣为虐,只有等到凤落岐山,西周兴起,他才有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机会。姜太公钓鱼,终于钓出了名堂,使自己成了西周的开国元勋,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可见,必要的等待是很常见的。
其二,与当政当权者不属于同一政治流派时,该等待时也必须等待。这一点,用举国共戴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更足以昭示和说明。伟人的命运尚且如此,一般的从政者,岂可没有韬光养晦,耐心等待时机成熟的心态?
与权力者不属于同一“流派”时,在等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要犯“苏东坡式”的低级错误。苏东坡不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很有政治主张,曾官至平章事(副宰相)。在任期间,恰逢“王安石变法”,因二人政见相左,不久便被排挤出京,贬为地方官。过了一段时间,王氏的“变法”失败,另一个“反对派”人物司马光揽政,将所谓“变法”推倒重来。那司马氏满以为这苏老兄是志同道合者,本欲调其入京充任要职,不料他老兄竟又来了个180度转弯,反赞成起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来,公开抨击司马光的各种做法,结果又惹恼了司马光一派。于是,又再度被贬,只好往岭南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种情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不以谁在台上就拥护谁,也不以谁在台下就反对谁,给人以颇有政治主张的感觉,实际上应视作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古今历史上的许多实例都说明,一个真正有高远的政治见地的人,是会理智地审时度势,等待实现政治抱负的时机的。倘一味固执己见,时时处处与当政者“针尖对麦芒”,反会使自己更加远离权力中心,也许根本就实现不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其三,等待的过程既是养精蓄锐的过程,也是进取的过程。鲁迅先生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可见,沉默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冷眼旁观的人,可以认真、尽情地看“台上”人的表演,将他人的“一招一式”尽收眼底,用他人的精湛独到之处弥补自己经验阅历的不足,从他人的言行(哪怕是套话、假话、空话、废话、屁话)中总结提炼出足以取长补短的精华。在等待的过程中,作为看戏人,吸收了演戏人的才智,积蓄了自身能量,为以后的“量变质变”准备了条件。当机遇来临、时机成熟,该自己“爆发”时,也就会像宇宙中的“中子星”一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沉默实际隐含着道家“无为而治”的哲理,不是“无为”,而是“大为”,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襄公那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所以,但凡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有志者,单有“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壮志是不够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处是“从头”?在自己的那片天空里,当阳光还没明媚时,一定要耐心等待。即使是“白了少年头”,也不一定就是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