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走到死胡同,为何不转弯
一位高僧带自己的弟子们来到一座悬崖下,对弟子们说:“我们参详佛法,不过是为了领悟智慧,现在让我看看你们的悟性吧。在你们中谁能第一个到达山顶?”
高僧说完,弟子们都看向那悬崖。只见绝壁之上只有几根藤蔓、几株斜生的小树,还有一些杂草。他们硬着头皮开始攀岩,有些人没走几步就滑了下来,有些到了半山腰,再也没有力气。只有一个和尚爬了几下就放弃继续向上,转而绕到山后,找了一条小道走上山顶。最后,他是唯一一个到达山顶的人。
其他弟子说:“师父让我们攀上悬崖,你怎么能偷懒走捷径?”这个和尚说:“师父只说让我们到达山顶,并没有规定方法,你们的头脑不知变通,非要去摔得鼻青脸肿,怪得了谁?”高僧说:“善哉,变通就是智慧,这就是悟性。”
师父出了考题,有个弟子走了捷径被其他弟子指责为偷懒,但这条捷径正是师父心中的最佳答案。考题不重要,重要的是会答,就如同素质教育提倡书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力。在难题面前,有捷径不走不是勤奋,而是犯傻。变通一点,灵活一点,一切矛盾都会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面,让你觉得它并不是攻不可破。
变通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做事手段。有了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老办法解决不了的矛盾,就用新办法。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灯芯的材料要一次一次地试,铁丝不行就用铝丝试,铝丝不行就用钢丝试,总有一天会把最合适的钨丝试出来,这就是变通。如果爱迪生死脑筋,认准了铁丝,火烧不成用水煮,水煮不行用烟熏,盯着铁丝不肯放手,就算再勤奋,灯泡也亮不起来,这就是不知变通。
我们之所以害怕新办法,是因为对老一套有严重的心理依赖,有时候要让自己想开一些,矛盾为什么解决不了,就是因为用错了方法,如果不把方法改掉,困难就会一直在。想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先要解决精神上的守旧,学会变通。
一个年轻人进入杂志社工作,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约稿子。著名作家的稿子很难约,他只能硬着头皮一次次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每一次他得到的都是“抱歉”“下次有机会合作”等答复。
这一天,年轻人去拜访一个老诗人。老诗人显然是经常遇到这样的约稿者,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他匆匆与年轻人说了几句话,就露出了逐客的意思。
年轻人也对这次约稿不抱任何希望,他对那位诗人说:“虽然没有约到您的稿子,但能看到您,我很高兴。我从小就学习过您的诗歌,一直想要见见您。”说着,年轻人背诵了一首诗人年轻时写的诗。老诗人听了,大为感动,握着年轻人的手说:“我真没想到,这一代的年轻人还会真正喜欢我的诗歌。我这里有一些刚刚完成的作品,你看一看,喜欢的就拿回去吧!”年轻人没想到自己几句感叹,会出现这样的转折。
在困难面前,不但要能屈能伸,有耐心有决心,还要能弯能折。故事里的年轻人很幸运,他在刚刚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他知道在死胡同面前要懂得转弯的艺术。转弯就是转机,达到目的的方式不止一种,约稿不成可以谈谈作品,没准就能谈成,就算谈不成,也给人留下个好印象。
陆游有这样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转换方向,绝路也可变成坦途。如何转弯?转弯就是在事物的矛盾中抓住突破口,最主要的方法是打破常规思维。就拿送礼物来说,别人都送花,你送个雅致的小盆栽,这份别出心裁就能更让收礼人喜欢。
面对矛盾,我们都要修炼出一种变通的心态:一定要打破僵化的思维,不要死钻牛角尖,寻找捷径并不是偷懒,“曲线救国”也不是耍心机,只要能够将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好办法。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已身在死胡同,尽快换一条路,才是悟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