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礼仪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它让人显得更成熟、更精致。它让人主动地介入社会,与社会环境、秩序保持一定的和谐和亲近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几率。礼仪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个人来说,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且切忌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掏鼻、挖耳、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显得不尊重他人。

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努力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身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等。比如,庄重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不能过于强调个性,最好穿套装、套裙等,要避免奇装异服,也不要过于随意。社交场合,男士应把胡须刮净;女士穿短衫,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丝袜,应做适当处理。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谈话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要尊重他人。要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等敬语。要正视对方,手势不要太多太大,不可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不要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要懂得倾听,别人讲话时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的印象。不要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对长辈、师长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说话要平易近人。当与别人意见有分歧时,要学会运用幽默的话语化解,切忌出言不逊、强词夺理,甚至攻击、侮辱对方。

站立时要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

要有正确的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应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于膝盖或椅子扶手上。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响。女性若着裙装,入座时应用手将裙子稍拢一下,坐下后再拉拽衣裙,就显得不太优雅。

走路时,要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遇急事快步伐时不要慌张奔跑。不要在别人正在交谈时,从中间穿越。开会、就餐或看演出如必须从别人座位前穿越时,则应致歉,然后侧身而过,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别人脸部,这是很失礼的。

公共场所,不可大声喧哗,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进入影剧院,吃东西不要发出太大声响,更不能如同在小吃店般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可推搡。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乘公交车时,上车要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到饭店进餐,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喊叫或敲击桌碗。对于服务员工作的失误,应善意提出,不可冷言相向。

宴请是常见的公关交际活动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增进双方的友谊。接受别人的宴请,赴宴要准时。入位排座时,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坐姿要保持端正,不要用手托腮或双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随意摆弄餐具和餐巾,切勿频频离席,或挪动座椅;要避免头枕椅背打哈欠、搔头等举动。主人招呼后开始进食,进餐一次取菜不要太多,不够时可再取。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嘴内有食物,不可讲话。不要呕嘴,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住口。主人祝酒时,应暂停进餐,认真倾听。饮酒不可过量,敬酒时不要硬劝强灌。礼尚往来,赴宴者还要注意回请。

涉外交往时,要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与外国人谈话,最好选择喜闻乐道的话题,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名胜风景、烹饪小吃等,这类话题轻松愉快,大家都会感兴趣。如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切忌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如果是去异国,要多了解当地习惯,最好能入乡随俗地按当地礼仪标准做事。

除此之外,日常礼仪还有诸多方面,这里就不再赘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礼仪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优良的礼仪风范还是应该传承下来,我们每个人都应不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知道,一个普通平凡的你,经过细心的打造可以魅力倍增,这就是礼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