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不放弃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看过金庸《天龙八部》的人应该对慕容复这个角色印象很深。慕容复,就是那个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潇洒闲雅的公子哥;他最后的结局是疯了。

慕容复的一生都沉醉在“复国”这一春秋大梦之中,虽然他也算是天下一代奇才,文武双全,但一生干下无数错事,即使沦为卑鄙下流之徒也再所不惜,只为能重登龙位。最后终于落得疯癫收场,但即使到了此时,他也念念不忘重掌天下,依旧活在自己的梦中,不能不说是个可怜之人。

一个依靠理想活着的人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慕容复的悲剧就在于没有意识到现实和理想的距离,他年复一年地奋斗却始终换不到结果,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试想,如果他及时醒悟,放弃失败的、不切实际的“复国”计划,那么他一定活得逍遥自在。应该说,不放弃是因为他不接受失败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英雄和成功者总是受到万人景仰,其实在内心里谁不想做一个无所畏惧的勇者和斗士,不管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会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所以在遇到自已确实无法解决的难题之后,我们可能不会选择放弃,不肯老老实实地接受失败,承认失败。

可是,如果紧握执念不放,我们的生命必将是死寂的,我们的生活势必失去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源头活水。岂不知,放下之处,有更宽阔的落脚地;放下之时,才能有更多的丰收果。人生要进步,要快乐,要成功,就需要学会放弃。

2005年,中国的联想电脑以“蛇吞象”的气魄,并购了国际IT巨头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一举震惊了世界,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此之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把自已的优势项目卖给了竟争对手,坐视对手的做大做强,这不是助纣为孽吗?但在这场交易完成之后,IBM高层内部却是一片欢呼鹊起之声。原来自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市场份额在同是竟争对手的戴尔、惠普和后起之秀的联想的屡屡挤压之下不断缩水,它在个人电脑行业的利润率直线下降,个人电脑业务同其他业务相比优势不再,已经成为它最不赚钱的项目,而它在服务器行业,利润大,而且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科技、人力资源和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形势下,IBM的高层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哪就是承认自已在个人电脑业务角逐战场上的完全失败,把自已在这一块的市场和技术全部出售给在竟争对手中相对比较弱小的联想,这样不但打击了戴尔和惠普这两个最大的竟争对手,使戴尔和惠普在短时间内不能在服务器行业和自已竟争,又借联想之手狠狠地削弱了这两个对手的实力,同时自已又通过此次并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巩固了自已在服务器行业中的霸主地位。

通过从IBM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放弃,也是一种成功。

既然失败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学会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接受事实。只有直面失败,从失败中得到成长所需的苦涩,我们才能从痛苦中醒悟过来。

那些不顾自己事业长久发展,只知维持眼前虚荣声誉,怕承担“放弃者”舆论压力的想法是有害的:这种想法阻碍了人们向外寻求帮助,通过学习新的技术来更好地适应竞争。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想法使人们竭力维护自己的成功形象,从而阻止了人们坦诚客观地评价眼前的危险。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认为:“一个人承认的失败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萧伯纳关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观点后来逐渐被美国的企业界人士接受。据《纽约时报》中一篇文章的报道,现在许多冒险投资商和猎头公司都更倾向于任用那些曾经经历过职业失败的经理人。因为,许多事实都证实:接受失败,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无能标志的行为,如今越来越值得被人们接受。一个愿意承认失败历史的人会非常懂得怎样减少失败的代价。同样,一个该不放弃时不果断放弃、一根筋的人会四处碰壁,会让自己走进死胡同,成功离他会越来越远。

放弃后的感觉固然惆怅,但时间会治疗你的痛,痛定思痛后便是轻松,是一种无奈后变得理智的选择。放弃,其实是每个人强迫却不愿意自己欣赏到的一种美丽,放弃不都代表着结束,拿出放弃的勇气,给别人更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也许才是赋予自己收获另一片天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