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是干啥的料,别瞎跳槽

8.知道自己是干啥的料,别瞎跳槽

王娜是学英语专业的,在大学里是个风云人物。她性格外向,能力突出,毕业找工作时没有费多大劲儿,就找到了一家贸易公司,还当上了市场部经理助理。

一开始因为新鲜,劲头很足,开展会、联系客户、做宣传材料,大事小事都揽上身。可是半年不到,王娜对日渐熟悉的工作逐渐生厌,于是跳槽到一家药品代理公司做客服。

在这家公司沉闷的气氛里,生性活泼的王娜很快就觉得压抑,加之对药品行业丝毫不感兴趣,于是再谋职业,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宣传和翻译。

谁想到,几个月后,她又以公司规模不大为理由再次跳槽。

跳槽,几乎是每一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职场经历。当然,合理的职业流动能让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下更好的引入合适的人才。然而社会的浮躁,让更多职场人变得急功近利,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频繁跳槽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人生的积累。这样往往容易陷入跳槽的怪圈。职业专家认为,跳槽失误引发的连锁反应,对求职者心理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稍不留神很可能导致整个职业生涯受到影响。

案例中,王娜毕业不到五年,跳槽却达四五次,频率极高,既没有某一行业的丰富的行业经验,也没有某一职位的职位经验,表面上看好像很能干,可是实际上职位层次都不高,以后的职业应该怎么发展呢?

有些求职者只看跳槽后的职位高低,却不去考察新公司的环境和文化,结果与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很难融合;有些求职者跳槽时只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人格、兴趣和专业背景,结果导致求职失败;也有些求职者一味追求高薪,却忽视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职业规划,放弃了眼前的工作选择跳槽到陌生的领域,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频繁跳槽者本身对用人单位就像是颗“定时炸弹”,企业往往会对其稳定性产生疑问。所以,频繁跳槽者在跳槽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求职的难度。当跳槽成了一种惯性,跳槽也变成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致命杀手。

职场人士在随性的跳槽过程中,一是不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与竞争优势,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在何处;二是因为没有定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对现有职业产生厌烦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多数人只想草草换一份工作,以解决目前的困扰。根据职场专家多年来对职场的研究,在目前的职场跳槽者中,至少有六成以上属于盲目跳槽,即在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跳槽。

对于那些未规划好,或是自认为“运气”不佳的跳槽者来说,客观上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每次职场能量的积蓄在起跳之后便快速跌落归零。没有明确目的就胡乱地跳来跳去,只会让你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增加更多阻碍。

频繁跳槽的人除了职业成就感不强,还会伴随强烈的危机感,接下来又被这种危机感所影响,导致自己对跳槽后的新职位没有信心,尔后又进行新的跳槽,仿佛得了强迫症一般,莫明其妙地陷入恶性循环。

事实上,跳槽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我们接近个人职业目标的方法之一。要想找到正确的职场定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职业类型。专家认为,一般来说职业类型分成以下几种:

◆技术类。持有这类职业定位的人,出于自身个性与爱好考虑,往往并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处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

◆安全类。有些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他们为了安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优越的福利与养老制度等付出努力。

◆创造类。这类人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认为只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才干。

◆管理类。这类人才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员,同时经验也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达到高层领导岗位,因此他们将职业目标定为有相当大职责的管理岗位。

◆自由独立类。有些人更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像在大公司里那样彼此依赖,很多有这种职业定位的人同时也有相当高的技术型职业定位。

每种不同的职业类型都意味着在职场中寻找不同的位置。感到迷失的人,应该在此对职业类型和个人的状况做出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种类、特点、性质和要求,了解该职业发展前景等。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职业的了解,合理设计职业生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如果能在跳槽前做好职业定位,充分考虑自己的内在职业取向和独特的商业价值,了解新公司的企业实力、环境和文化背景,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应聘,这样获得的新工作就自然会变得稳定许多。

过来人的点拨

跳槽之前多做准备,会让我们跳得更理性一些。做好定位再跳槽,是所有跳槽者及准备跳槽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