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喜悦递减:当心适应性效应
对身边的一切都习以为常时,就容易产生适应性效应。适应性效应非常可怕,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旦适应了水温,放松了警惕,最后不仅没有了初下水时的喜悦,反而葬身热水中。我们不能做温水中的青蛙。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青蛙扔进一口沸水锅里,受到强烈刺激的青蛙奋力一跃,往往能够跳出沸水锅,成功地保住性命。在锅里加满冷水后,把一只青蛙放进去,然后慢慢加热。水开始是凉的,变温的速度很慢,青蛙觉得比较适应和舒服,并不想跳。随着水温逐渐升高,感受到危险的青蛙决心努力跳出热锅,但为时晚矣。最后,活蹦乱跳的青蛙被烫死。温水中的青蛙,死于适应性效应。实验尽管很简单,但给人的启示却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人有时也跟青蛙一样,一旦熟悉适应了所处的环境,不仅丧失了最初的好奇心,往往也丧失了原本清醒的头脑,最后“死于安乐”。
人也是惰性很强的动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往往不难做到警钟长鸣,但等到安逸下来,居安思危就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了。
现实中,在适应性效应中变质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近些年查出的“红塔集团褚时建”“河北第一秘”“深圳第一贪”等,无不让人痛恨惋惜。这些“变质”者,有的穿过枪林弹雨,经历过血雨腥风,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有的曾大胆改革,励精图治,挽救企业于危难之时,为单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有的曾年轻有为,工作出色,被称为“楷模”“典范”……然而,艰难险阻没能扼杀其抗争的勇气,危难时刻没能磨蚀其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却在歌舞升平的悠闲自在中逐渐迷失自我,在灯红酒绿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丢失传统,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也成为“温水煮青蛙效应”的有力佐证。
生活中要避免出现青蛙的“温水效应”,首先要居安思危,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讲的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顺中见逆,安时思危。适应环境,顺应变化,虽说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适应,进入舒适区,就容易贪图安逸、满足现状,不愿再向前多迈一步。时下,大多数人都有这种陋习。
有人感到自己在某个岗位时间长、情况熟,干工作、办事情轻车熟路,很“适应”,没有意识到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增多,新的不适应会不期而至;有人只愿意在自己熟悉和适应的领域工作,总希望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处事环境一成不变,结果渐渐不再进取,渐渐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应当承认,环境适应、岗位熟悉对开展工作是有益的。但如果目光总停留在昨天的适应上,看不到今天的“不适应”、明天的“新危机”,浑浑噩噩过日子,长此下去,肯定难以逃脱“温水青蛙”的命运,最后自然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
人一旦对一切都习以为常,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时,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滑入到危险的境地。当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放松警惕时,危机就临近了;当凉水被缓慢地加温而你不注意时,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思路突破
拒绝适应性效应,不做温水青蛙
相信每个人都不想当温水中的青蛙,谁愿意在安逸的生活中慢慢等死呢?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充满自信,认为自己绝不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但是作为青蛙,你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水中,你怎么能分辨得出哪部分水域安全、哪部分水域危险呢?何况安全只是相对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来安全的水域就有可能变得危险。你必须十二万分小心,才能避免陷入危机。
小心“死于安乐”
人在困苦的环境中容易激发斗志,反而容易生存;而安乐的环境因为没有压力,容易让人懈怠,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是一种体形很小的动物,四肢长着十分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上痒痒时,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很舒服。结果,猱不住地搔,直至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于是,猱就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佳肴吃了个精光。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也介绍过一种“杀人蝠”。这种蝙蝠以吸食驴子的血为生。当它一开始接近驴子或落在驴子身上时,驴子会本能地驱赶。但只要蝙蝠用其细小的舌尖轻轻地在驴子身上一舔,驴子立即会产生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然后在这种美妙的感觉下也就不驱赶蝙蝠了。不一会儿,蝙蝠就在驴子厚厚的皮上咬开一个口子并开始吸驴子的血。一只蝙蝠吸饱后飞走,又会再来一只接班。最后的结果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驴子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干血而死去。
人和动物其实是有共性的,越是艰险的时候往往越能够挺过去;越是在安乐的时候越是容易出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如果时刻都有忧患的意识,不敢懈怠,那么便能生存、发展;如果耽于逸乐,今朝有酒今朝醉,那么就有可能自取灭亡了!
居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为职场中的“青蛙”,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主体,感受到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即使拥有上亿资产的企业家也丝毫不敢懈怠,就如一个知名企业家所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森林里住着一头野猪,每天饭后都要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在树干上磨它的獠牙。有一次,野猪正在磨牙,被一只经过此地的狐狸看见了。狐狸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别人吃过饭都在休息享乐,你不休息磨什么牙啊,现在又没有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连野猪都有这样的危机意识,难道我们还不如野猪吗?我们应该保持“战战兢兢”的心理。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这样的一种心理,必然会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也自然会采取能够与之相对应的行动。这样在危机到来时才不会感到措手不及。
生活中总会遇到危机。生存危机、健康危机、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经济危机、信用危机、信息危机……似乎每一个环节都会陷入危机。事实也的确如此,危机是生命成长的内容之一。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不要对身边的一切都失去警惕,从而像青蛙一样在温水中死去。
防微杜渐,当心被累积的错误吞噬
一次小小的错误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生活中对不好的习惯、不好的作风要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
《后汉书·丁鸿传》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许多党员干部一开始都是优秀的,而他们的腐败往往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小礼物、纪念品、小礼金,逐步升级,一步步下滑,一步步沦落,最终欲望似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积重难返,无法自拔。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感觉到温度不能承受,生命有危险时,为时已晚矣,本能的抵抗力也已经丧失了。“河北第一秘”李真第一次接受礼金时,还“惴惴不安”,在向领导请示后,坚决地将其全额退还。然而,其抗腐蚀的防线没有持久加固,下一次收到羊毛衫等纪念品时,开始松动,并“忐忑不安”地接受;接着“悄悄地”收下一条中华烟……不知不觉中,防线崩溃,变成“心安理得”地接受礼金、贵重礼物,甚至主动出击,索、拿、卡、要。就这样,李真慢慢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背叛者、腐败分子。
而在震惊全国的远华走私案中,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最初对赖昌星一直保持着戒心,曾经写下“一旦陷入其手,势必不可自拔,甚至卖身为奴”的自警之语。然而当走私头目赖昌星煞费苦心以重金弄来一套175册的绝版名贵书籍,送来由9位名画家合作的一幅牡丹图,请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到“红楼”与他切磋时,这位官场雅士还是做了“温水中的青蛙”,为赖昌星的走私活动大开绿灯,加以庇护。他自己也被那锅煮沸的热水烫得体无完肤,终于锒铛入狱,在高墙电网后度过20年。
任何一次微小的错误都可能改变你的一生。防微杜渐是防止适应性效应产生的强有力的武器。如果你无法改变外部的环境,你又不想当青蛙的话,那么你只能改变自己,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注意环境的变化。一旦“水温”出现哪怕是微小的异常,就要立即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对策,保证自身的安全。
其实,适应环境、顺应变化,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适应、进入舒适区就容易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如果我们慢慢地习惯了这个有边界的环境,甚至当这个边界变得越来越狭窄时也毫无知觉,越来越麻木,就难以逃脱“温水青蛙”的命运,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走向毁灭。
点亮思维
为了防止适应性效应在自己身上发生,不妨每天清晨对自己说一句话:不做温水中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