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会计小关结完账后,发现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相差20元,到底哪里出错了呢?小关从月初的第一张记账凭证开始找,可是每张凭证都没错,难道是记账时记错了?于是他又将明细账与凭证对了一遍,也没错!还有什么地方会出错呢?会不会是汇总凭证时出了问题?于是小关又一笔一笔地核对,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她把科目汇总搞错了。为了这20元,小关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又加班到很晚,好在找出了错误,可是,账目要改,报表也要改,又要花费很长时间。
如果当初小关认真一点、仔细一点,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当初仅仅是为了赶时间、讲效率而忙中出错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早已事与愿违。此后,小关就抱定了一个信念:不做则已,只要做就把事情做对。
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将各种疏忽大意的错误消灭在产生后果之前,那么我们会节约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斯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想当然的“对”的标准去做。
一次工程施工,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王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徒弟:“去,给我拿一把扳手。”徒弟飞奔而去。王师傅等了许久,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 “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但王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便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徒弟没有说话,很委屈。这时王师傅才记起,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王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他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多久,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徒弟因为不知道拿出什么样的扳手和如何拿到扳手而浪费了力气和时间,这是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领导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提醒员工,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受每一项任务时,就抱着“第一次就做对”的认真态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产品质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第一次”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第一次就没有找到“对”的人,让“对”的人来为企业工作,接下来可能就会不停地收拾残局,比如,不断处理他惹的“麻烦”并进行善后,解决他不能和其他成员融洽相处等各种问题。这样所花费的心力比当初谨慎选择一位适合的人才要多很多,这就是在为没能在一开始就把问题处理好埋单。
所以,与其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花费时间、精力、物力、人力寻找不完善的地方并补充、修改,倒不如将任务一次性完成好。细节做到位,效率也自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