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需要忍耐

成功路上需要忍耐

杜丽1994年从沂源县实验小学毕业后升入沂源历山中学初中部。1995年,沂源县业余体校派人到她们学校选苗子,杜丽被20多岁的周士兵老师看中,开始练习射击。

训练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真枪不说,射击房的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所谓的“射击房”就是在二楼的走廊里隔出10米的距离来。在里面是冬冷夏闷,遇上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因为练习场地有限,所以队员们都练同一个项目——10米“气步枪”。

训练枯燥得让人难受,每天的内容就是让孩子们扛着气枪练瞄准,只放空枪,不发真弹。孩子们急了,就偷偷买来气枪弹压上打,稍有不慎,被教练发现就惨了,不仅气枪弹要没收,就连扛鸟枪的资格也没有了。

启蒙教练周士兵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训练兴趣,经常将射击场迁到山坡上或河槽里,隔几天还发几粒实弹让孩子们过过瘾,逢到实弹射击时,杜丽总是很兴奋,经常是弹无虚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杜丽代表沂源县参加市里的希望杯比赛。但是因为临场发挥不好,竟然没能取得名次,但第二年她进入了前三名,第三年就被选进了市队。

当时,市队的编制有限,因此杜丽仍要“自费留学”。面对乏味的射击场和中考即将到来的巨大压力,杜丽思想上出现了巨大的波动,是进还是退?杜丽不得不面对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选择。

这个时候,市竞技体校的张玉梅教练像母亲一样关心着杜丽,她对杜丽说:“你现在正是爬坡的时候,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杜丽咬着牙,用她那男孩般的毅力硬是坚持了下来,并在1998年夺得了当年的省希望杯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在1999年第19届省运会上杜丽获得了10米气步枪亚军,并被选调到省射击队。

杜丽在省队教练王德文是我国射坛元老,在王教练带领下,杜丽又在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上夺得了10米气步枪的第八名。

看到杜丽的射击潜质,为了让她尽快成长,王教练把杜丽推荐给了国家队的王跃舫教练。2002年2月,年仅20岁的杜丽又一路顺风地进了国家集训队。

2002年3月,参加集训的各路枪手齐聚老山,进行亚运会前的最后一次选拔赛。这段时间,杜丽的情绪有些波动。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她才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手中的家伙也由最初的鸟枪变成了2000多美元一杆的德国造“安舒茨”牌世界名枪。

急剧变化的环境令这位从沂蒙山里走出来的小姑娘有些惶恐和不安,她这些年来所付出的努力就是为了到世界赛场去为国争光,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她又陷入了另一种矛盾的心态。

接连3个星期的比赛,每个项目要比赛3场,杜丽选报了10米气步枪和运动步枪50米3×20发以及60发卧射三个项目。9场比赛下来,杜丽的成绩并不理想,60发卧射没能进入前3名,而另外两个项目刚刚进入前3,杜丽勉强获得了进军釜山的资格。

逐渐成熟起来的杜丽,在人生的又一个关键时刻又向前迈出了一步。2002年10月2日到6日,韩国釜山亚运会射击赛场上枪声迭起,杜丽先后勇夺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与队友赵颖慧、高静合作)、女子气步枪50米3×20发团体和个人的三枚金牌,与队友一起以1194环的成绩打破了当时10米女子气步枪的世界纪录。

自2002年亚运会一举成名后,杜丽感到压力陡升。以前别人是标杆和标尺,现在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创造成绩不容易,保持住成绩就更难了。2003年,在全国第五届城运会上,代表淄博参赛的杜丽在赛前被寄予了夺金的希望,但结果是,杜丽在自己绝对优势的10米气步枪项目上,竟然败给一群无名小辈,连前8名都未能进入。现实的残酷,让杜丽真正感到了高处不胜寒。

转眼2004年的春节快到了,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中国射击队把队伍拉到了广州集训。为了给祖国和家乡争光,为了超越自己,杜丽在那段时间里,练得异常艰辛。以前是教练督促着练,现在是自己给自己加码。

春节是中国人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但是杜丽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倾注到了训练上,年三十的晚上,听着四处响起的鞭炮声,杜丽思乡心切。本想给远在淄博的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但又怕自己承受不住想家之苦影响了训练,无奈之下,只好作罢。

6月份从上海转战到烟台集训,那时杜丽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杜丽曾偷偷地往家里打电话,电话中只跟父母报了声平安,便挂断了。能够参加奥运会是运动员最大的心愿,既然参加了奥运代表团,就要为国争光,为淄博的家乡父老争脸,所以面对乡愁,杜丽说她能承受。说这话的时候,杜丽的眼圈是红的,冠军背后的荆棘之路,只有经历过的人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