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姜文是一个有名的导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别把自己当回事”。这是经验之谈,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这是一个很值得人们玩味的话题。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你是人,我也是人,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其实真正的本领也可能“不过如此”。即使你是博士、硕士,可是你刚刚走进一个单位,刚刚从事一个职业,你必然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你必须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我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当时做人也不是很低调,可是对喜欢唱高调的人很是不以为然。有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还记得:
一位同事有个孩子,高考成绩不错,获得了华中一所工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我们就去祝贺。那孩子大概当年是19岁,看上去很神奇,突然间显得很健谈。我们去了,他自然是主人,亲自出来接见。
他的父母自然在场,因为我们是看在他父母面子上才去的。他父母是文革前毕业老大学生,是一位中学教师,在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也算小有名气;他母亲是文革前的老中专生,也是一位中学教师。
这个孩子考上的好像是船舶制造专业吧,大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个专业。说实话,我们这些来宾不太懂,他的父母也不懂,我认为这个孩子也不会懂到哪里去。可是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这个“大登科金榜题名”的“狂小子”简直说得上“得意忘形”,一会儿说他妈“不懂”,一会儿说他爸“不会”,来宾似乎比较知趣,所以似乎没被这“小子”抢白……
他的“表演”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所以至今还记得——
这个孩子也太“那个”,他不是才考上吗?他不是还没有去读吗?他怎么就敢说“懂”呢?即使他“懂得很”,也不该对父母左一个右一个“不懂”,有一个“不会”,儿子应该给你的父母留点面子,并且当着客人的面,我们都是他父母的同事啊。
那是在二十多年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比这样“猖狂”的可能更多。因此,刚刚走进工作岗位的人,千万不要太把自己看得太厉害了。即使你是博士、硕士,你也不可能万能——有人甚至说,现在的博士不如当年的本科,我不大赞成这种话,毕竟多读了这么多年书啊。
有一个博士,“低就”到了一家研究所,成为该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一下子很得意……
一天休息,他到研究所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微微点了点头,就在中间开始钓鱼,“嗯”一声之后,什么话也没说。他想,和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说的?
过了一会儿,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到对面去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是一个池塘啊,怎么可能呢?
所长上完厕所,又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不好意思问,因为自己是博士,哪有问一个本科生的道理呢?
又过了过一会儿,副所长站起来,也蹭蹭蹭地漂过水面,走进了对面的厕所。这下子博士差点昏倒:不会吧,怎么?这是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内急了,池塘两边都有围墙,到对面去上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回单位嘛,太远!怎么办?博士不愿意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只好起身往水里走,他在想: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过不去……
说时迟那时快,“咚”,博士掉进了水里。
两位所长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给拽出来,问他“为什么往水里走”。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我却掉进了水里呢?”
两人相视一笑说:“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平时露在水面,这两天下雨水涨,正好漫过了木桩。我们知道木桩的位置,踩着桩子就过去了……”
这个故事无疑是个笑话,生活中可能没有这样的博士。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以为是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确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