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亏,以忍让求前进

不怕吃亏,以忍让求前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适时忍让并不代表着软弱,反而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能让我们取得更耀眼的成绩。

说到成功,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一直是人们着力渲染、大力描绘的精神。殊不知,一味硬碰硬并非最佳选择,以退为进才不失为一种人生的策略。一直以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人物是我们交口称赞的焦点。但是,万物是变化的,我们不能以同一种策略、同一种眼光去看待所有的局面,在某些时间,忍让并不一定就是软弱,也不一定是吃亏,而是一种积极战略措施。

不怕吃亏,以忍让求前进,是我们处世的大智慧和最高哲理。如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如空气越经压缩,反而越具爆破的威力;如将军智慧作战,迂回绕道、转弯前进,反而大破敌军,取得胜利。常常,我们要想成功,必须低头忍让,如刘邦正是再三“忍让”,才成就了千秋霸业。

刘邦,出身草莽,行为放荡不羁,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父母对他失望至极。他让人看到的唯一优点就是懂得为人处世,他所担任的泗水亭长不过是一个小县吏,但他却能与沛县官场上有名的萧何、曹参成为莫逆之交,被称为“沛县三友”。更有周勃、王陵、樊哙、夏侯婴等,为他日后起兵反秦立下赫赫战功,几乎全是汉朝的开朝元勋。

在所有的起义队伍中,项梁项羽叔侄的起义队伍实力最为强大,刘邦次之,为了义军间的团结,刘邦主动向他们示好,与小自己二十几岁的项羽结为兄弟。这是刘邦对项羽的第一次忍让。

秦朝灭亡后,刘邦知道只有自己能与项羽争夺天下。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先入关灭了秦朝应为关中王,但是为了不引起项羽的猜忌,他不怕吃亏,主动让出关中,讨好项羽叔父项伯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在鸿门宴上主动向项羽称臣,再度对项羽忍让。在项羽犒劳军士,准备攻打他的时候避免了这场灭顶之灾,因为此时他的汉军根本不是项羽楚军的对手。

项羽此时不过二十几岁,年少得志,既有妇人之仁又暴虐成性,生怕吃亏,不懂忍让,刚愎自用不用谋士良言,嫉贤妒能不赏有功之臣,为自己种下了祸根。而刘邦恰恰相反,自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陈平、韩信、英布、吕马童等原先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转投刘邦,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刘邦对项羽的第三次忍让是在项羽称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

项羽对实力强大的刘邦仍有戒心,所以把遥远的蜀地分给他,让他远离家乡带着自己的人马前往偏僻的巴蜀。刘邦在反秦战争中是立了大功的,却得到这样的封赏。各路诸侯纷纷为刘邦不平,刘邦兵团内部更是怨声载道,厉兵秣马,意欲攻楚。但是刘邦最后听从了萧何的建议,萧何说:“那种不怕吃亏,能退于一人之下而进于万国之上的,正是汤王、武王这样的人。愿大王称王于关中,长养人民,招贤纳士,收用巴蜀地区的物力人力,还兵平定三秦,如此便可以图谋天下了。”

刘邦再次体现了他的忍让精神,烧断栈道以示永不归还的决心。在他领兵进入关中的时候,各路诸侯中因仰慕他的容人之量而自愿跟随的竟有数万之众。忍让并不代表着软弱和苟且偷生,也并不一定是吃亏,刘邦看准时机,还定三秦,出兵与项羽争夺天下,开始了历时3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骁勇善战,彭城一役,刘邦的55万人马被项羽的3万轻骑打得只剩下5万,连自己的父亲和老婆都被项羽扣为人质,真是兵败如山倒。他不得不忍让,复振兵与项羽在荥阳成皋对峙,结果再次败北。此时,刘邦不仅要对敌人忍让,有时还要向自己人让步。

在整体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刘邦的大将军韩信攻破齐国,而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韩信派使趁机要挟刘邦要他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刘邦为笼络韩信,直接封他做齐王。面对部下的无理要求,不吃亏、不忍让的话,就有被敌军吞噬的危险。随着战局好转,刘邦与项羽在阵前对峙。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捆绑在砧板上,威胁刘邦,如果再不投降就烹死刘父。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被敌人如此对待,刘邦还是要忍让,他故作镇静:“我与你结为兄弟,我父即你父,如今你要烹死自己的父亲,就请也分一杯羹吧!”项羽又派出弓弩手,刘邦躲闪不及,被一箭射中胸口,鲜血直流。刘邦只有吃亏到底、忍让到底,不能在重兵面前表现出来。他强忍着疼痛高呼:“你们的箭法太差啦,只射到我的脚指头”。

汉军顿时欢呼雀跃,楚军默然,忍让的威力堪比千军万马。想到自己的父亲妻子还在项羽手中,刘邦被迫向项羽退让,以鸿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已达知天命之年的刘邦此时也是身心俱疲,准备返回栎阳,坐稳他的半壁江山。然而,张良和陈平劝止他:汉已得天下大半,四方诸侯,皆已归附。而项羽兵疲粮尽,众叛亲离,正是天意亡楚之时,任凭项羽东归岂不是养虎为患。此时对于项羽忍让再三的刘邦终于决定放手一搏,与项羽决一死战。

他立即命令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淮南王英布出兵,会击楚军。最终将项羽围在垓下,自己成为一方霸主。

刘邦何以笑到最后?因为他深谙“以退为进”之道,并深知忍让不一定就是吃亏,而是巧妙施行战略的一种手段。相反,咄咄逼人的项羽却反而沦为悲剧的英雄。

忍让并不代表着软弱,也不一定会吃亏,只要不是在弹尽粮绝、穷途末路时退让,我们就还有希望东山再起。若我们不怕吃亏,能懂得变通,适时忍让,那么任何压力都能得到化解,任何烦恼都能得到消除,任何困难都能得到解决。要知道,忍让并不是吃亏,而是让我们把拳头收回来,积蓄充足力量,以待下一次的有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