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不敢想或想不到的地方,藏着钻石

在别人不敢想或想不到的地方,藏着钻石

读着司马光砸缸故事长大的我们,按说应该不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只可惜,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教育内容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分量太轻。也或者,和人群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总是更安全的,走出人群不仅要承受无数针扎似的目光,还有可能被“枪打出头鸟”。于是,“别人都在那样做”成了很多人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则。

有错吗?好像也没有。没错吗?好像也不对。判断对错的标准,取决于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如果你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对安稳的期望高于一切,那么和大家一样恐怕更适合你。但如果你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关注高于一切,对成功的渴望无比强烈,那么,越是别人想不到、不敢想的地方,越是你的诗和远方。


30多岁的曾辉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偶尔很忙,大部分时间很闲,拿着一二十万的年薪,有车有房。妻子是老师,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大家都说,这种小康的日子最幸福不过,曾辉承认他很幸福,但他可不认为这就够了,一直在寻找机会。

这不,机会来了。上了小学的女儿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可妻子是数学老师,没办法,两口子张罗着给女儿找个好的补习老师。特级老师倒是找到了,价格也高得咂舌,他们倒是负担得起,但他同时动了别的心思。

接下来他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发动妻子帮忙介绍各学科的特级老师,在直播平台上建了几个栏目,并且请朋友广为宣传。他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线授课,第一次免费试听,以后按照课程内容和时长付费。

他付给老师可观的报酬,老师们只需要在家里讲课就可以有高额收入,他们乐意。而家长们只需要付出比补习班低的费用,就能享受到特级教师的辅导,他们也乐意。曾辉做的,其实就是把供需双方联系起来。

这并不算是一个多么新奇的点子,我相信很多带孩子上辅导班的人,可能都冒出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极少有人真的去做。大家只是任想法在脑海里飘过,没有想过把它落实下来。毕竟,谁知道是不是真的靠谱呢,而且前期要垫付不少资金,万一招生不理想不就赔了么,又不缺钱好好的折腾什么呢……不管哪条原因,总之大家止步不前,而曾辉动手去做了,而且是最早一批,据说现在年入百万。

很多人对于这件事的反应是:“我也能做到,而且会比他做得更好。”

但关键是你没有想到啊,或者想到了你也没有动手去做啊。

如果说想不到,是眼界太窄、思维太局限,需要脑洞大开,培养创新思维,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我一句话可以让你茅塞顿开的。那么,很多人不敢做,这个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因为我相信,我们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大脑中闪过一些灵感,比如“在这里开一家冷饮店准保生意好”“要是有人建立一个平台帮我处理旧手机就好了”……

这些话,我在不同场合,从不同人口中听说过很多遍。但大家都是随口一说。

为什么他们不动手去做呢?理由包括“我们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哪儿赔得起啊”“我这人缺乏管理才能,当不了老板”“我也就是随口一说,谁知道可行性怎样呢”“我现在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等有了一定积累再说吧。”

还有一个更常见的理由:“要是靠谱,别人早就去做了,哪儿轮得到我。”看来大家都对另一个故事烂熟于心:有一个小孩很聪明,一群小孩子看到路边有棵梨树,结了好多梨子,就爬上树摘果子吃。只有这个小孩不动。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梨子一定很酸,否则,早就被人摘光了。”果然,爬到树上的小孩纷纷下来了,梨子真的很酸。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是不是就没有人去路边的树上摘果子吃了?于是,哪怕果子很甜,也会被剩下。


现在你已经看到了,许多人不敢做,不是因为这件事情

有多么危险或者成功的概率太低,而是自我设限,自作聪明,以及,总在等待时机成熟了再去做。

我身边有不少人,对他们来说,个人温饱根本不是问题,个人成功才是问题。他们对财务自由充满向往,对现状也有诸多不满,而且也有不少可行性颇高的好点子,可他们就是不肯动起来。

从目前的状态中跳出来,进入一个陌生的、未知的领域,做一件并不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的确不容易。你要有与众不同的勇气,要有坦然面对一切结果的担当,更要有把事情做成做好的智慧与谋略

虽然是少有人走的路,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条坦途,更不是只要肯走就一定有收获,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搏那个概率,哪怕最差的结果不过是退回原地。

所以,虽然我理解大家不动的原因,仍然认为,该动的时候就要动起来,哪怕前景不明朗。因为,当前景明朗、时机成熟的时候,蛋糕早就被冲进去的人瓜分完毕。真正的好机会,永远存在于未知和恐惧中。

于是,不管你迈出的这一步是观念一转的微调,还是伤筋动骨的大变;不管结果是惨败而归,还是盆满钵满,你都收获了钻石。因为那些钻石,可以是真金白银,更可以是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一个可供采掘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