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自满与自谦:满招损,谦受益,乃天道
满招损,谦受益,乃天道
季羡林先生写过一篇名为《满招损,谦受益》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学问要真谦虚,假虚伪,做人亦是如此。他说,一个学者,无论年轻或者年老,如果觉得自己学问够大,没必要再学习了,他就不会进步。如果保持谦虚的心态继续学习,不仅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会对他人有帮助,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骄傲使人退步
季羡林先生曾多次提到关于资质的问题,说自己只是普通人,经过刻苦勤奋,才取得了今天一点不大的成绩,但这只是大师的谦逊之言。他从侧面告诉我们:成大事者,为人处世须谦虚。
项羽原是贵族出身,力能扛鼎,为一代霸王。巨鹿一战,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智谋击溃秦军,登上人生的顶峰,也由此开始睥睨一切,以王者自居,沉沦于“君临天下”虚妄之中,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鸿门宴上刚愎自用,忽视范增的计谋,不可一世。项羽对自己过度自信,趾高气扬地不把一切放在眼里,漠视他人的威胁,不虚心接受进言,以自我为中心,最终败给了刘邦,自刎乌江。
唐代名臣魏征说过:“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虚,是一剂良方,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前进;谦虚,是一种心态,让我们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学会谦虚,学会不停地前进,学会不断充实自己。
虚心使人进步
季羡林先生一生为人谦逊,即便是登上学术的顶峰之后,依旧保持着淡然平和的心态。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自满过,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他十分感谢,却总是感到受之有愧。
谦虚是淡然处世的态度,无论何时,都能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不迷失自己。春秋时期的晏子一生可谓辉煌,智谏景公、弦章死谏、出使楚国等,司马迁说:“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即使这样,他却从没有显出一丝一毫的骄傲之气,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为人沉着冷静,身处官场,无论是沉还是浮,皆处变不惊。而再看晏子的车夫,他的趾高气扬却只因是晏子的车夫,无形之间,他已经失了定位,迷失了方向。这大概就是车夫永远不及晏子的缘由吧!试问,一个处变不惊、时刻理智谦虚、一步一步稳稳前进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蒙蔽他的眼睛,阻碍他的前进?
北京大学东语系校友范梦回忆说,自己成为大学美术教师后,打算写一本教科书在全国美术院校推广。季羡林先生为这本书写了序,其见解、文笔令范梦对季先生更加敬仰。10年后,他再请季先生为自己新编写的书作序时,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我那点关于美术的知识,在前一篇序中已经用罄,再写序实在没有这个勇气和本领了,谨题写大著书名,今寄上,请看看是否可用。”
即便被拒绝了,范梦仍被季先生的谦逊所深深折服。在他心中,季羡林无疑是一代大师,拥有不可逾越的高度,然而季老却时刻谦虚着,明明博学多识,却说自己的学识已经用完。季老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立场骄傲呢?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是因为它总在低处,一切的大川细流都汇聚到大海的怀抱之中。学识也是如此,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是谦虚,吸收的知识也会越多,继而更加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