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怕吃苦,是人的天性。

做长辈的,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爷爷也一样,怕你冻着,怕你饿着,怕你磕碰着,真比呵护自己的眼珠还重要。有人取笑爷爷:“看看,老房有了孙子,自己倒像个孙子了。”

是啊,全家人拿你当心肝宝贝,你就像全家的“小太阳”,大伙围着你转。可是爷爷最担心的也在这里,从小就这么娇惯着,宠着你,不让你吃苦,不让你受罪,你没有痛彻的心理挫折,没有生存压力方面的影响,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苦难,这对你长大成才,对你将来能适应充满“苦难”的社会生活是十分不利的。一个没有经历过困苦磨炼、没有艰苦卓绝精神的人,是很难成为生活强者的。

事实上,没有谁可以一辈子一帆风顺,身心务必要经受一些磨难。古训常说人生如意只占十之一二,不如意占十之八九。爷爷年轻时不相信人生会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但回顾六十年的经历,爷爷活得很苦、很累,身心经受了无数几乎令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可是,爷爷还是从苦难中挣扎着走过来了,而这种生存的动力和勇气,又恰恰是“苦难”的功劳,是苦难教会爷爷逐步懂得了如何生存。

一只蝴蝶蛹在化蝶时,想将臃肿的身躯从茧蛹小孔挣脱出来,十分痛苦,且久久也不能挣脱。有个人决定帮它一把,用剪刀将蛹剪开,蝴蝶很容易就出来了。可是,这蝴蝶的体态肥肿,翅膀又细又弱,永远失去了飞行能力。原来,蝴蝶用它孱弱的身体挣扎着从小孔钻出来的过程,可以将身体里的体液压进它的翅膀里,它才能飞行,尽管艰难,却是它“化蝶”时不可“省略”的历程。人也一样,生命里缺少了“挣扎”,我们也许就不会变得坚强,也不会成长。所以,碰到苦难,遭遇逼迫时,就让我们想想“化蝶”的故事吧。

怕孙子吃苦,又担心孙子没吃过苦,怕孙子面对将来必然要面对的生活苦难时,承受不住,战胜不了,而败下阵来。爷爷急呀!

阔阔,你在青少年成长阶段,或许不会经受很多苦难,身心上也不会经受严重的挫折。可是,从小到大处处受捧,事事顺利,反而会导致你缺乏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胆识;而从小若备受磨难,反而有利于塑就越挫越勇的品格。爷爷提醒你,如果你真因为大人们从小对你的溺爱,养成了任性、怕苦的习惯,则你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自己!

曾国藩曾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还告诫子孙一旦遇到屈辱和挫折,“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自馁也”。

爷爷希望孙孙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既不要把生活之路看得太平坦,也不要惧怕困难,要相信一句真理: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困境并不是绝境,当巨大的压力、非常的变故和重大责任逼得一个人走投无路时,隐伏在他生命最深处的种种潜能,就会突然爆发出来,并促使他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这也是爷爷积六十年人生经历的切身体会。

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过很多人。那时爷爷是十一二岁,吃草根,吃树皮,后来你太奶为了不让孩子饿死,把发霉的、里边满是粪尿的、丢弃好几年的“瘪谷”挖出来,用水淘洗,晒干,打成糊糊当饭吃,黑灰色,一闻霉味都呛鼻子,要憋一口气才能咽下去,当时爷爷还喝也喝不够。正是这种经历让爷爷感到生活需要节俭,要珍惜粮食,有了时刻防备不时之需的忧患意识。可是,到你爸爸妈妈他们这辈儿,因为没有爷爷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花钱大手大脚。你十几个月时,任凭你拿饭糟蹋着玩,衣服、玩具一批又一批,爷爷看了真是百感交集。爷爷不是心疼那几个钱,而是对这种不知节俭的态度感到痛心,深深感到“没有经受苦难的一课”对一个人人格的完善是多么难。

爷爷二十岁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每天十几个小时繁重的体力劳动,手上的血泡和老茧,一茬又一茬,对一个从没干过重活的大孩子,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磨炼,但别人这样生存,咱也这样生存,还可以承受。让人难以承受的是政治上、人格上的歧视。因为你太爷的历史问题,爷爷在当时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爷爷当时对这种说法很难接受,好像我天生就是坏人),是“狗崽子”(当时对“地富反坏右”分子子女的流行叫法),在咱家破败的茅草房前外墙垛上挂个白茬大木牌子,上面用黑笔写着“历史反革命家庭”几个大字,告诉别人这是一个另类家庭,别走错门。爷爷跟别人一样出工,却只给记二等工分(一天挣不到一角钱),就因为家庭政治问题,再能干也不给一等工分。有人给爷爷介绍对象,她的亲属说:“咱贫下中农家的姑娘怎么能往火坑里推呢?”而且生产队开会时还要跟着大家一起唱革命歌曲,歌词是专门针对我们这种“狗崽子”写的,其中有这样的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借指地富反坏右家庭的孩子永远不该有出息)、“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你就站过来,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这歌词不单粗俗无礼,更是对人格的蔑视。当时,爷爷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面对社会这种歧视、打压、摧残,心里承受的屈辱、愤懑、痛苦和压力,是你今天无法想象的。

于是,爷爷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改变这个家的命运。无论怎么累,爷爷兜里永远揣着书,挤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在农村家家都有仓房,我就在咱家院里的土仓房里用土坯垒起桌子那么高,上面放块破门板当桌子,木板不平,我找块玻璃放在上面。地方有两平方米那么大,仓房举架太矮,还要猫腰进去,爷爷就在那里读书写字,无论干活怎么累,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邻居常常悄悄过来偷看,那表情很复杂。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改变命运,但是知道不学习没有知识肯定不行。这也是爷爷三十四岁时才挣扎着进了县城(当时农村户口进城变“红本粮”特别难),三十八岁还要考大学的生存背景。

爷爷切身体会到,一个人不是被逼到绝境,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巨大能量就不会爆发。圣严法师说:“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有超常的意志力。如果是个懦夫,就会在重压下向困难投降。有些人在极度危险的境地所表现出的力量,连他自己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比如飞将军李广月下射虎的故事。李广把一块巨石误认为老虎,情急之下,一箭射去,箭镞竟深深嵌入巨石。李广也为自己的神力吃惊。当他知道不是虎时,却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法再射入巨石。

据科技资料载,人类平时只利用了大脑10%左右的功能,即使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也只用到大脑的14%,如果充分开发潜能,一个人可以学会四十种语言。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可信,人人有潜能是确实的。阔阔,你那处于“闲置状态”的智慧潜力,是你的一笔巨大的、待开发的财富啊!

一个人要做出非凡的业绩,必须有逼迫自己“绝处逢生”的勇气和毅力!

在农村老家,没有几个像爷爷这样走出来的,倘若没有那些苦难,或许我也不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存动力。之所以爷爷要跟你说这些,就是告诫你,千万不要因为时代的不同,因为一时条件好,而认为“一切都会一帆风顺”的。事实上,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都会有不同的人生苦难。你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勇敢地去接受“苦难”的教诲。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难让人深刻,苦难教会人们懂得生活。这不是爷爷个人的观点,是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的共识。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上天想要把重大使命放到某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磨炼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体,让他的行为总不能如意,这样就可以磨炼他的意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从而担当起重要的责任。

纵观古今,多少名人志士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诚如《史记》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连孔子也同样受过“厄于陈蔡,七日无粮”的磨难。历史上如刘邦、刘秀、赵匡胤等开国皇帝,都是从磨难中崛起的。

据说文学家弥尔顿是盲人,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的创作),他们都没有屈从命运的摆布,而是表现出了超人的意志力,取得了常人无法实现的成功。

获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无臂钢琴家刘伟,十岁时遭高压电击失去双臂,但他并没有向不幸屈服,十四岁便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块金牌。十九岁开始学习用脚“弹”钢琴,二十四岁,代表中国赴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诚如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所说的:“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相信自己,是战胜一切苦难的原动力!

诚如台湾圣严法师所言:“若能把人生的苦乐,当成是增长慈悲心和智慧心的过程,就是大自在人。”他们做到了!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那场文化浩劫,一开始,有几百万城里的青年上山下乡,细皮嫩肉、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城里娃子突然被放逐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贫困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三五年、七八年不等,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结果,后来这批人大都成了主流社会的脊梁,是宝贵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们。

苦难的意义,在于具有重塑人格的力量。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说过:“一个人彻悟的程度,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人的品格、意志,不是与生俱来,是炼狱般的经历,迫使他不断思考人生,不断寻找人生突破口,不断挑战生命的极限,从而造就了他无所畏惧的坚强和所向无敌的智慧。

为什么洪应明的《菜根谭》取名“菜根”呢?“菜根”是苦的,是硬的,是脏的。如能嚼得了菜根,吃得了这般苦,那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菜根谭》里有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也极言经受苦难历练的必要性。

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李大钊说过:“可纪念的胜利都是从奋斗的悲剧中得来的。”

美国学者罗伯特·尼斯贝特也说过:“在生活中,比历经奋斗而毫无成就更糟糕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万事顺利。”

美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好了,爷爷不再举例了。建议孙孙再读一读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司晶的《炼狱天使》、朱彦夫的《极限人生》,这些都是描述他们历经磨难,记叙成长历程的传记体小说,对你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成才”?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有的独生子女,遭到一点打击就离家出走,寻死觅活?甚至,报刊上报道过两个名校大学生竟因失恋而跳楼。他们何以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就是因为他们一度太顺利了,有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就因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的锤炼。

问题是,在家庭、在学校,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忽略了,该告诉孩子怎么去面对苦难和挫折,在“跌倒”后,如何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怎么度过这“黑暗”的一刻。

所以爷爷才希望孙孙能有意识地补上“经受磨炼”这一课。

爷爷认为,一是树立正确的苦难观。正视苦难,勇敢地迎接苦难。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大可不必恐惧、懊丧。

二是借助一些条件,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体验一下,在烈日下劳作,在风雨中跋涉,在饥饿中负重,以磨炼自己的筋骨、意志。

三是从容接受苦难,从苦难中学会反思、学会生存。经验是从痛苦中萃取出来的。挫折不是惩罚,而是经验和智慧的积累,是人生之路“螺旋式”的升华。如果能从苦难中汲取人生经验,历练自己的品格,锤炼意志,从而驾驭自己的人生,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弱者在优越的条件中往往错失机会,而强者却能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打拼出新天地。

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坎坷和挫折,都不要陷入悲伤的泥沼。培根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懊恼的情绪,是对一个人身心最不值得的消耗。能承受苦难的压力是一种坚强;能预见可能发生的不幸而积极预防,是一种智慧;而能从容应对困难,则是一种豁达。事到顺时须警醒,境逢逆处要从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那些随时在微笑的人,他们不必在顺境中才快乐。

有时,刻薄的嘲讽和无情的歧视,也是激发潜能、催人奋进的一剂良药。但前提是自己得是个有血性、有尊严、有志气的人。曾经得过诺贝尔奖的法国化学家维多·格里亚,年轻时游手好闲,是出了名的浪荡公子。一次,一位著名美女影星到他居住的小镇来,许多社会名流聚会为她举办舞会。维多·格里亚也想邀那位女星跳舞,结果,女星冷冷拒绝了他,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留情地说了句:“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我的视线!”维多·格里亚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地自容,羞愧地走出大厅。回到家里,经过痛苦反思,他给家人留下一张字条“我不学成不会回来”,便毅然走上求学之路。数年之后,他成了著名化学家。这时,他收到当年那个已经年迈的女影星的一封信,信上说:“你是我最崇敬的人!”

阔阔,维多·格里亚“立志雪耻”的精神,对你没有启发吗?能从失败的泥沼里重新站立起来的人,更是真正的强者呀!

苦难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苦难,能在任何不利的情况下坦然微笑,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积极为成功寻求办法,那么他迟早会成功。

在你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失意,如失恋、受辱、受委屈、遭诽谤、被欺骗、被歧视,包括挨批评、责骂,这些都将是对你一颗年轻的心的淬炼。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你是沮丧、灰心、绝望,还是坚强、警醒、奋起,这都是你要向“苦难”这个老师交回的答卷。

坚强的自信和意志力,不会与生俱来。年轻时,经历些苦难不一定是坏事。正如罗曼·罗兰说的:“痛苦像一把利刃,一方面刺痛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吃过苦胆,品不出糖的甜蜜;没有挨过饿,不懂饭的香;没有受过冻,不知火的暖;没有受过屈,不懂被人理解的珍贵;没有分离的痛苦,就不知团聚的快乐;没有病痛的折磨,就不知健康的可贵;没有失去的痛惜,就不懂获有时的价值。人们对越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苦难是一剂良药,苦难是对生命的体验,苦难也是生活的经验。只有苦过,才懂得生活是幸福的,才懂得珍惜时光,才知道生命的伟大,才肯奋发图强改变命运。所以,懂得“享受痛苦”,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尽管顺境有利于人才成长,但优裕的条件又往往容易使人产生贪图安逸、疏懒、消沉的心理,从而又不利激发成才的奋斗精神;而逆境尽管会扼杀一些人才,却可以逼迫一些意志坚强的人奋斗成才。事实上,顺境或逆境都不是成才与否的关键,它毕竟是外因,是条件,成才主要靠来自你内心的动力,因为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只要主观上成才意识强烈,发奋向上的意志坚定,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能经受住血与火炼狱般的考验,就终会成才。

怕失败者,一辈子都可能是个失败者。我们往往羡慕成功者身上炫目的光环,却很少去体味成功者所经历的艰辛。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当我们也渴望成功的时候,必须对可能经历的各种苦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常怀苦难、危机的忧患意识,往往又可以帮助我们避开苦难。明太祖朱元璋就说过:“人常虑危乃不蹈危,常虑患乃不及患。”正是因为对苦难的可能产生做了充分的预防,才避免了苦难的发生。

苦难和危机是孪生姐妹。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危机的出现,不要恐惧危机,不要逃避危机。危机可能是一次变革、重生、飞跃的机会,或是考验、造就伟大人物的机会。所以,不要浪费危机,而要主动把握机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实现人生的一次次升华。

寺院里的古钟,只有受到撞击时,才会发出悠远的轰鸣;人生也一样,常常是苦难的“撞击”,才让一个人“不同凡响”。

人生能握有一手好牌,固然是一种幸运;而能打好一手坏牌,才不愧是强者。每临大事有静气,沉得住气方为人杰。平心静气,镇定从容,以静待变,乱中取胜,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一种修养。

生活不能彩排,更不能重来。你每天对生活的感受或好或坏,都会记入你生命的清单。我们为什么不坦然、快乐、从容地面对生活呢?当你能坦然接受生活给予你的一切时,你便成熟了!

理想是心中的阳光,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会因为心中有阳光而不会消沉。

所以,孙孙不要逃避苦难,不要在苦难面前做懦夫,坚强起来,微笑着,从苦难中(包括从顺境中)崛起,挺直腰杆,大踏步前行,那便是你能成为顶天立地男子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