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官场,周旋尘境不流俗

行走在官场,周旋尘境不流俗

进入官场,一直是古代中国人,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人的潜在理想。我们总是讲出世和入世,与其联系的就是为官与隐居为民,更多的人更是通过隐居以扬名,从而得到当朝统治者的征召。这种官场文化从古代的吏治到现代的公务员文化,其本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职责却有些一脉相承的味道,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到“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还是为民谋福利。

但事实却与这个理想大相径庭,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人行走在官场,终被名利迷晕了,糊涂了双眼,心也随之变质,从而走上一条看似富贵的不归路。前几年出现的畅销书《沧浪之水》,就是展示官场文化的书,里面似乎在传达一个理念,你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做相应的事,否则总有一天因你的格格不入,而被这个“场”抛弃。于是很多人就从众了,随俗了,贪污腐败了,玩忽职守了,最终是锒铛入狱。

官场如战场,这话一点都不假,为官,需要保持一颗清白的良心,要做到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老子《道德经》有一句话讲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济颠和尚,以其佯狂应世,游戏风尘,为人排忧解难,看似疯疯癫癫,实则一切了然,表面嬉笑尘世,实际心怀慈悲。后人有诗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一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袈裟破的行脚僧,一个人人都笑骂的癞头和尚,却是一个行走红尘惩恶扬善的活佛,这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行走在官场要冲而不盈,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而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郭子仪被唐德宗称为“尚父”,尚父这个称谓,只有周朝武王称过姜太公,在古代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率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

唐代宗时,天下大乱,边境造反,快要打到长安了,皇帝下诏请郭子仪出山。当时他连一支部队都没有,跟在身边的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一接到诏命,他只好临时凑人出发,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连退伍老弱都加以整编,也只凑了5000人,去抗拒敌人10万雄兵。他到了前方跟随军的儿子讲,这仗不能打,我一个人去敌营,或许还有点办法。郭子仪出发之际,他的三儿子紧紧拽住父亲的马缰:“回纥人如狼似虎,父亲大人是堂堂元帅,怎么能自己送上门去当俘虏?”郭子仪告诉儿子:“现在敌强我弱,如果硬拼,我们父子都要战死,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如果能与回纥谈判,说服他们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气,扭转战局,在此一举。”他推开了儿子,向回纥军营策马而去。回纥首领药葛罗听说郭子仪来了,将信将疑,他生怕有诈,命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郭子仪摘下头盔,脱掉铠甲,放下兵器,缓缓而行。当他来到药葛罗面前时,回纥酋长们一起拜倒,表达了诚心诚意的欢迎。郭子仪凭借一己之力说服回纥首领,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传为佳话。

不止一次,许多危急都被郭子仪化解了,当天下无事了,皇帝又担心功高镇主,命其归野。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郭子仪又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离他不行。

郭子仪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以雅量容天下。皇帝面前一个颇有权位的太监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一一包容。最后鱼朝恩居然派人暗地挖了郭父的坟墓,郭子仪不动声色,在皇帝吊唁慰问时哭着说:“臣带兵数十年,士兵在外破坏别家坟墓的事,我都顾及不到,现在家父的坟墓被人挖了,乃因果报应,与他人无关。”

郭子仪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当朝重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果然,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但对郭家人一直十分礼遇,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消于无形。

郭子仪的一生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做人如此,做官如斯,已是人中之极了。

无论官位大小,都能做到冲虚自然,仿佛一泓活水,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吐故纳新,自然能留存无碍而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