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沟通,心才不会累

以情感沟通,心才不会累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重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上的沟通。如果仅限于表面的人际接触,以为只要表现出寒暄、问候和固定仪式的状态就可以了,那是非常肤浅的。而且,如果只是停留在表层上的人际交往,人们就需要时刻武装自己,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虚伪、做作的人际交往会让人们感觉心累。

不管是在家人眼中,还是在朋友圈里,张凡总是表现得很健谈。大学毕业之后,张凡应聘到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张凡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在大家的心目中,张凡绝对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

其实,从张凡的内心深处来讲,张凡并不是真的喜欢搞人际关系,他一点儿都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张凡总觉得心很累。因为他一直都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在和自己不愿意、不了解的人打交道。

张凡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就连自己的工作,他也希望能够随意自如。

可是,生活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干销售这一行。因为,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不同种类、不同阶层的人群。

张凡很不喜欢和公司的领导待在一起,每当和有官架子的领导坐在一起时,他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一点儿多余的“废话”都不敢说,这样能不累吗?如果出现了冷场,那就更难受了。所以,每次去拜访公司管理层的时候,张凡总是想着可以快点结束拜访,尤其是那种虚假、客套的场合。

的确,人们在社会上打拼,人际关系的情感沟通尺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只停留在寒暄阶段的表层人际交往,是不健康的、不正常的,这种人际关系只会使人们越来越厌恶人际往来,越来越心累,越来越封闭自己,甚至逃避正常的社交。相反,建立在情感、信念、价值观上人际沟通,才是健康的、正常的,这种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们在轻松、快乐中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要重视情感的交流。

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来自于他的专业技术,而剩余的85%,就要靠人际关系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窥探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的确,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快乐地生活、工作呢?

一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因而,在与别人交谈时,要根据对方的口味喜好来选择话题,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

通常情况下,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交谈的内容都会是一些与自己的角色有关的内容,完全不会触及彼此间内心的情感。比如,邻居大妈在聊天的时候,只会谈谈谁家的媳妇孝顺、哪家的孙子可爱;销售电脑的哥们儿聚到一起的时候,只会谈谈最近的电脑行情、自己的业务情况;女孩们凑到一起的时候,只会对当时的流行时尚进行少许的评价;老板们聚到一起的时候,谈论最多的往往是生意的难做……以这样的方式来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会将彼此之间的关系维持起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这种不涉及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方式虽然可以使彼此之间不至于疏远,但如果想有进一步的进展却是很难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生活中,或许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你陪着自己的一个朋友去参加一群陌生人的聚会。因为你和他们不熟,所以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可以进行交流。可是,出于礼貌,你又不能及早地退出,还得保持礼节性的交谈。聚会过后,当你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同样的一个聚会,可是,这次的参与者却变成了你的大学同学。你会如何做?分手的时候,你的心里又会涌现出什么感觉?

遇到这两种情况,你肯定会说:这两个聚会的性质根本就不一样啊!前一个聚会中,当事人坐在那里,会感到很不自在、很别扭,只会让人觉得无聊、乏味;在后一个聚会中,由于是阔别十年的老同学聚会,大家难得一见,自然是嘘寒问暖、谈天说地,氛围自然要亲切怡人许多。

俗语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环境不同、主题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其实,这就是情感沟通的问题。前一个聚会中,你和陌生人之间的人际往来只停留在寒暄这一表层,所以你会不自在,会觉得多待一秒都心累;而在后一个聚会中,你和大学同学之间的人际往来是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所以你会觉得愉快、轻松,愿意与之相处。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每一次的交往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人可能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至交”;有些异性朋友可能第一次见面就彼此“触电”,于是便发展成了恋爱关系;有些人可能第一次谈话就不投机,于是草草收场,以后再也不联系了……以情感沟通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发展下去,因为这种关系是使人愉快、轻松的关系。

心理学中的一条规律也印证了这一理论:在人际互动的过程里,能够对沟通的效果与品质产生影响的,除了双方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理性元素,那就是——沟通中双方心灵的开放程度、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滋养与满足状态。如果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自己的心灵与情感空间,双方就会对彼此多一些了解、理解和共鸣。

如果沟通的双方,不管是在价值观上,还是在信念上,都有较多的“交集”,而且彼此坦诚相待,那么双方就都能得到合作与友谊的“双丰收”!即使双方在价值观、信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不能彼此共事合作,至少也能促使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友谊。相反,如果彼此之间“交集”较少,无法进入情感交流层面,这种表层往来的友谊往往寿命很短。

总而言之,要想建立长久、健康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减法,对那些停留在寒暄、问候等浅表层面的人际关系进行梳理,对于那些无法发展到情感交流层面的人际关系,要少放精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那些跟自己志同道合、有情感共鸣的人身上,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完善、长久、能够协助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心才不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