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当对方与自己相像时,不妨推己及人

投射效应——当对方与自己相像时,不妨推己及人

投射效应是一种认知倾向,它是指人们常常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的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从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都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认知倾向。不过这种认知倾向对于旁观者来说却是有好处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眼中的世界去洞悉他的内心。

就像照镜子一样,既然别人能够通过镜子判断另外的人,我们也能够通过镜子去看他的真实面貌。北宋著名学问家苏轼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苏东坡开玩笑地与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占了便宜,得意洋洋地回家了,并向苏小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笑着说“哥哥你输了,佛家讲究‘佛心现自’,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明你自己是什么,这个偈语哑谜你输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心机深沉的人常常认为事情“另有真相”“一定有哪里藏着猫腻”;而心思单纯的人则常常会觉得“怎么会呢”。有野心的人总认为别人不可能满足于自己给别人的;善良的人总认为大多数人是善良的,这个世界是很美好光明的。一个总算计别人的人,往往认为别人会算计他,并充满戒备;敏感多疑的人总认为别人不怀好意;一个重视金钱的人总认为“别人做事一定是为了他的钱”;嫉妒心重的人则总是认为别人的敌视是因为对自己的嫉妒,所以通过他对事情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对他的内心性格特征往往能寻找出攻心的方法。

在战场上,对峙的双方往往能够根据对方的一举一动来洞悉对方将领的内心情绪或者战局,以决定自己的策略。

《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北原对峙100多天,司马懿遵守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派人送司马懿女人的巾帼和衣裙,讽刺他像女人一样怯懦,以激怒他出战。司马懿看后则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出此下策”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无可奈何的地步。于是,顺水推舟只假装上书请战,诸葛亮评论道“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之所以坚持请战,只是为了激励士气而已,否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必要不远千里请示皇帝呢?”

这两位都是可以根据纤毫现象洞悉他人的高手,所以几次交锋,互有胜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依据“投射效应”揣度他人的性情也有失准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依据客观事实而非主观印象来推测别人的性情或者事情的发展的话,那么对于这个人的揣测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个人就必定是理性的。人都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为人分类可以看到对方的主要特质,从而能够洞悉他的内心,了解对方的软肋。但是人与之间毕竟有差异,推测也总有出错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揣测出他人细微的差别之处,而不可以笼统地概括,否则就容易犯下大错。

诸葛亮摆“空城计”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心理,其次还运用了投射效应的误差性,因为平时诸葛亮用兵都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偶尔大胆一次才迷惑了司马懿的双眼。如果司马懿能够仔细分析、思索一下,就能够发现,诸葛亮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调来那么多的重兵,而他的悠闲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心理应用:

1.听听一个人眼中的世界、眼中的他人是什么样子,往往就能够明白他的性格是怎样的。

2.可以根据他人的一举一动来洞悉其心理变化,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3.利用“投射效应”得出的结论会有误差,一定要谨慎,并根据事实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