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放光芒的“螺丝钉”
有一个名字,它是一种精神的代名词,这种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灭。相反,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珍惜群众创造的一针一线;他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把劳动群众的困难放在自己心上。他,就是雷锋,一名普通的战士,一个全中国人民学习的典范。
雷锋的一生,当过农民、工人、士兵,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部队军营,他都撸起袖子努力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既不叫苦也不叫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做,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劳动的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那平凡而崇高的社会主义劳动精神。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7岁便成为了孤儿。1949年8月,湖南解放,人民解放军救了他。从此,雷锋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他说:“党和人民对我这样照顾,对我这样关心,我真万分地感谢党,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献给党。”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地改革。1956年7月,雷锋从荷叶坝完全小学毕业时,正赶上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变革时期,国家政策是以农业为本,号召具有高等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到农村去支援农业建设。雷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下乡,支持国家的农业建设。他在农业社参加义务劳动,负责征收公粮。不久之后,他参加了工作,在望城县乡政府担任公务员,只要是他能干的工作,他都主动找来抢着干。后来,县委还选派雷锋到团山湖国营农场学开拖拉机。在农场,雷锋全身心地投入到垦殖土地的工作中,不管白天晚上,刮风下雨,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只要一想到能把农村建设好,能多打粮食支援祖国的建设,他就浑身是劲。
当得知祖国的东北要进行工业建设,雷锋又积极报名到鞍山钢铁公司参加工业生产。他就是这样,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8年11月,雷锋来到辽宁鞍山。组织上考虑到雷锋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就决定让他去洗煤车间开推土机。雷锋表示,我就甘当螺丝钉了,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坚守在哪里。别看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在车间,雷锋发扬着他的这种螺丝钉精神。当时的洗煤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种是较小的,一种是重型的,为了能够多干活儿,雷锋迎难而上选择了学开重型推土机。虽然个头矮小,驾驶室又非常高,有时不得不站着操作。即使这样,雷锋还是会说:“困难我能克服,苦我也不怕,我是从苦里熬出来的!”他甚至把被子搬到车间,晚上就睡在车间,有时干了8个多小时还想多干。在交接班会上,车间主任多次表扬雷锋这种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工作精神,还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他3次被评为车间的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还不到19岁的雷锋,就成了鞍山钢铁厂最年轻的先进工人标兵。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建设焦化厂时,虽然住不好、吃不好、工作环境不好,但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1959年12月初,沈阳军区冬季征兵的工作开始了。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的一名新兵。刚进入新兵连,雷锋就没日没夜地苦练,最终成绩达标被分配到运输连,之后又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五好战士”。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之后,雷锋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公而忘私,奋不顾身,兢兢业业,为雷锋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次,辽宁省抚顺地区突遇山洪,雷锋强忍着之前参加救火手被烧伤的疼痛,毅然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部队接到指挥部要求挖掘溢洪道的指令后,立即展开工作。在挖掘的过程中,雷锋被塌方的黏土砸倒,铁锹也被埋在塌下来的黏土下面。没有工具的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把自己的手当作工具继续挖掘。挖着挖着,之前被烧伤的手磨出了鲜血,但是他始终没有停下来,仍然坚持用手挖泥。天快亮的时候,雷锋晕倒了,连长命令把他送下去休息,但是雷锋只休息了一上午,就又去工地劳动了。经过7天7夜的连续奋战,洪水最终被驯服。在这场战斗中,雷锋表现出的不惧艰险、不畏困难、为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表扬。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雷锋还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一点一滴地奉献,不求得到任何回报。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部队期间,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他捂着肚子去卫生连看病。从卫生连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雷锋听到广播说砖快供应不上了,便立刻忘记了肚子疼,马上跑进工地,推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他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每一车都装得满满的,脸上的汗顺着脖子往下流,衣服也全都湿透了,但他一点儿都不觉得累。没多久,砖供应不上的情况就得到了好转。广播员看到了雷锋,问道:“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我们要写一篇广播稿表扬你。”雷锋却说:“没有什么,我就是这附近生产队的。”说罢,推起小车就走。
生活中的雷锋同样也是处处发光发热。有时候,看到战友的衣服或被子破了,他就主动帮战友缝补,看到战友的衣服脏了,他就悄悄地洗干净;有时候,他会主动拿起扫帚,把营房周围,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候,他还会钻到伙房里,帮助炊事员洗白菜、切萝卜……
雷锋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以帮助人民为最大的快乐。他就是这样,为人民做下一件又一件的好事,却从不想获得什么荣誉。他的高尚品德,不仅在部队里流传,就连在去出差的火车上,人们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1961年4月下旬,雷锋乘火车到旅顺去工作,这一天,车上的人很多,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雷锋就起身当起了义务服务员。他从车厢找来扫帚,把整个车厢都扫了一遍,接着又开始擦玻璃,给旅客倒水,碰见找不到座位的老大娘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还有一次,雷锋在车站换乘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妇女,这个妇女急得满头大汗。雷锋凑上前去,得知这个妇女把车票和钱都丢了。于是,雷锋把她领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她补买了一张车票。当被问及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雷锋笑了笑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还比如,在风雨中送老大娘回家,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雷锋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十分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把自己劳动获得的报酬,无偿地捐献给需要的人。
他勤俭节约,身上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军装也是缝缝补补接着穿,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自己用的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全掉光了,也舍不得买新的。为了节约物资,雷锋用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到附近工地帮忙干活儿时,就会把工地上的破铜废铁等捡回来放在里面备用。但是,对国家和人民,他又十分大方。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参加土地改革时获得的3.6亩耕地捐给荷叶坝小学,支持国家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团山湖农场工作的时候,为了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雷锋捐献12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在部队里,当得知战友的家里人治病需要钱的时候,他就以战友的名义寄钱到家里。
在一个休息日,雷锋上街去理发的时候,得知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了,大家都在庆祝。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雷锋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攒下来的200元钱送到了人民公社。当时的200元钱不是一笔小数目,按照雷锋在部队每个月的津贴来算,即使1分钱不用,也要差不多3年才能攒够。公社领导接受了雷锋的好意,但不肯收雷锋的钱,在雷锋的执意恳求之下,最终收了100元。过了不久,雷锋从报纸上得知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又冒雨把剩下的100元寄到灾区。有人对雷锋的行为不理解,说他傻。但雷锋认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他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1962年8月,雷锋指挥倒车时,遭遇意外,牺牲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22岁。雷锋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这样,在短暂的一生中,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用他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是一名战士,他,是人民的战士。
虽然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8年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就像春风,吹遍了千家万户,吹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