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穿衣,一切都有意义

擦地、做饭、穿衣,一切都有意义

我原来很少做家务,不是忙,而是因为傲慢。我赚钱养家,没要过先生一分钱,凭什么还要干家务呀?我从小要强,只要我手里有钱绝不跟别人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不仅没穿你吃你的,还给你攒下了多少物质财富,凭什么还做家务呀?自己时间充足,有钱有闲,那是我有本事。

后来学习了传统文化,一位老师讲,如果你用感恩心、恭敬心做事,做什么都很快乐。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无事不乐。我就想试一试,回家以后我第一次认真擦地,擦完了看着光洁如新的地板,我忽然哭了。真的,那一刻,我觉得和地板相处比和人容易多了。你擦一遍、擦两遍,它回报你的笑容就不同。你的每一份劳动与付出,地板好像都能收到。人呢,你为他做些什么,人家未必喜欢,马屁拍不对还可能被踢一脚。地板不会这样,你擦它,它就对你笑,而且整个屋子顿时都阳光灿烂,包括整屋子的家具好像都在表扬你。

原来擦地是我最不愿干的活儿,甚至觉得是负担。先生没别的要求,只要回家地是干净的,饭做没做好没关系,所以我常叮嘱我们家阿姨,每天至少要擦一遍地。学习了传统文化,知道这样消福报,阿姨也不敢请了。赶上办公室拆迁,我只能天天在家,擦地就成了我必干的活儿了。以前是把家务当作负担,所以从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只是不得不干,带着无奈在干,自然也没有什么品质而言。但从那次以后就不一样了,我和我们家地板的关系非常好,每次出门前只要有时间,我都要认真擦一遍地,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现在我们家地板也不用每天擦,一周也不一定能整个擦一回,但时刻光亮如新。先生夸赞我擦地的功夫见长,我就笑笑。我开始懂得维护了,懂得尊重地板了,也可以说我改变了对地板的态度,看到哪里脏了就马上擦一下,也会经常检查拖鞋的底子是不是该刷一刷了。生活就这么变了。我开始体会到制心一处、无事不乐是真的了,带着一份恭敬心、感恩心做事真的不一样。

做饭也一样,我会无比小心地把菜倒到锅里,生怕菜哪里不舒服。刷牙的时候洗手池脏了,就像看到自己孩子的脸脏了一样,会小心地帮它擦干净。我的生活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不让我干活,我都不乐意,我爱上了劳动。先生原来抱怨最多的就是天下最懒的女人被他娶回了家,现在虽然没有夸过勤快,但常说媳妇歇会儿吧。于此我才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为什么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第一需求。因为劳动带给你的滋养,真的胜过名利权情。原来劳动的每一刻你都可以是快乐的,不会觉得累。后来我跟一位心理咨询师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我该找你咨询怎么摆脱劳动上瘾症了。以前我找她咨询过怎样爱上做家务。

真的,当你内心快乐的时候是特别爱干活的,根本不会偷懒。我们之所以认为劳动是负担,一方面是对劳动有错误的认知,比如觉得扫大街是下等工作,代表这个人各方面都不行。其实工作无贵贱,每份工作都可以是对生命的滋养。另一方面,我们内心不快乐,背着很重的心理负担,所以总觉得累,一做点什么就觉得委屈。心理负担越重,人就越不愿意劳动。认识到这些,遇到那些“懒”人,“懒”亲人,你根本不会指责他们,反而会体谅他们,会用悲悯之心深深怜惜他们。

伴随着这种体验,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以前跟同学比吃苦、比简单,我喜欢;要说品质、品味、艺术、神韵,我就头疼,觉得那些繁文缛节麻烦死了。优雅与品味仿佛离自己很远。比如穿衣,以前很不讲究,不注重穿戴,都是朋友穿什么我觉得好就问哪里买的,自己直奔商场买了就回来。有一段时间好朋友会给我买好直接送到门市上,店员直接把钱给她,我需要添置什么衣服根本不需要和我商量,穿什么都行。我个人的审美观常常遭到质疑,别人说什么东西最难看,我们薛老师一眼准能相中。后来去学校工作,因为不会穿着打扮常让学校觉得很没面子,专门找裁缝负责我全部的衣服。记得有一次我们董事长无可奈何地对我说,薛冰,你知不知道,红配绿赛狗屁,你穿件红衣服绿裙子就敢出门呀!总之,以前活得比较马虎,自己品质不高,审美标准不高,有时说得还很难听,你不自信了吧,自信的人哪用这样?要不就是以色事人,岂算好汉?女权思想比较严重,觉得哪位女同胞凭穿戴取悦男性就简直给我们女同胞丢脸。

自从重新认识了和自己的关系,知道身体原来是天地父母和爸爸妈妈送给我们的第一件礼物,在这个物质世界是我们最近的因缘,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我开始关注自己,哪件衣服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喜欢,不仅要舒服,而且穿上它心情要好。我开始有选择了,不再穿什么都行、交给别人做主了。

现在开始逐渐将自己常年挂在柜里的衣服拿出来穿。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有能力、有机会为别人服务。那一件衣服呢?我想它也一样,你一直把它压在箱子底,就像我们被冷落在一旁没人理一样。我开始从心里怜惜它们,也感谢它们和自己的缘分。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衣服可以没有我,可我离不开衣服的帮助,并且也体会到爱护身体不是空话,爱护万物也不是空话,要将它们巧妙集合在一起。我开始认真研究满衣柜的衣服,穿上去自己觉得不舒服的,我就和它告别,送给与它有缘的人。

有一次我去商场,被一件红棉袄吸引住了,店员说这件衣服等它的主人好久了,我忽然觉得我就是它的主人,高高兴兴就把它买了,后来发现我穿它的几率特别高。真的,生命忽然就变成了一场一场的约会,包括每件衣服,仿佛都是赴约而来。我们喜欢的东西会用很久,有位朋友的一件裙子已经穿了10多年了,看上去一点也不显旧。并不是一定要买多好的东西,珍惜所有的用品,善加保护,尽力让它们的使用寿命长些,才能物我两宜。俗语中有“越老的衣物越养人”的说法,我们当地孩子一出生,第一件衣服都是用家中最老的老人的旧衣物改的,说有保护作用。这不是迷信,使用越频繁的东西越平和。就像新的被子虽然暖和,可也容易让人上火一样的道理。所以东西没怎么用就扔掉,是浪费资源,什么都用新的对自己也不好。

除了家务、衣着,我开始在平常生活里的一切活动中寻找这种快乐。做饭,看着那些菜在锅里一点点发生变化,你加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它就发生一些什么变化,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原来我跟先生都不爱干活,干活也很急躁,这边菜还没切好呢,那边油都快着火了。先生说,你能不能菜切好了再倒油啊?我说时间就是生命,菜“哗”一下就倒进去了。做一顿饭就像打了一场战役,厨房里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现在不同了,我会认认真真去做,心里一点儿也不急了,特有耐心。做饭再也不是负担了。有一天我揉面做馒头,先生说,你怎么揉这么久?我说我正享受呢,和面就像抚摸婴儿的脸一样,特别柔软。他揉一揉说,真的,揉面比拉你的手还有感觉呢,像谈恋爱的感觉。现在揉面这种活儿,人家根本舍不得让我干,每次都盼着我们家蒸馒头,为的就是要享受揉面的过程。你说,这样蒸出来的馒头能不好吃吗?

包括吃饭也一样,每一粒米在嘴巴里跳舞的感觉真好。细细品味每一粒的饭香,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洗澡也一样,细细去体会水淋在身上的感觉,能够感受到万物传递的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圣贤反复教导我们要安住当下,安住当下,生命的品质就会出来。生命如果追求的是快乐,就是在每一件事情里找到快乐,再把这种快乐惠及周边的每一个人。快乐在哪里?合一就是爱,合心即欢,快乐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安住当下就是与万物合一,而与万物合一的核心是制心一处,带着恭敬心、感恩心做好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后来我就想,是什么让原来的自己远离了这种来自生活点点滴滴的快乐呢?最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我曾经问儿子,你觉得做一个妈妈的核心是什么?妈妈做到哪点就行了,或者你最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结果儿子回答说,他最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妈妈。我说,我能够生活得很好,可是不快乐。他说妈妈,你活得不快乐多不值呀,不如你也去新西兰旅游吧。儿子初二那年去过一次新西兰,他说新西兰真好,每次做梦都还在新西兰。我说,我不卖书你拿什么交学费啊?他说我给你规划一下,你可以半年卖书、半年旅游,这样你一生还可以游遍全世界。

那时候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什么也不缺,可是儿子的话确实很对,就是缺快乐,拥有的一切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也总觉得生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又不明白。要做多大的企业,做出多大的成就?仿佛也不是。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启发下才知道是自己对快乐的定义错了。再深一层,与其说是对快乐的定义错了,不如说是对生命意义的定义错了。生命的意义不是要有多少人感激你,多少人赞叹你,是要打破自己不符合现实的期待,快乐、安心地过好平凡的生活。不是超越平凡,而是甘于平凡,然后把这种快乐和安心惠及周围的人。自己觉得做什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大家心灵的净化,又力所能及,充满兴趣,尽力去做就行了。

原来我为什么不愿意做家务?因为我觉得,这一个小时用来谈一笔生意,把赚到的钱用在帮助别人上,不比在家做一个小时的家务更有意义吗?其实我是在追求得到别人的感激。这样的认识是似是而非的。如果你不快乐,你带给别人的是什么?在这个社会传播的又是什么?可能只是紧张而己。重要的不是做的内容,而是做的心态。你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做一个快乐的人,再将这种生命的喜悦传播给周围的人。

生活本来就是由很多平凡而琐碎的小事组成的,如果你连这些小事都不肩去做,又能成就什么大事?我慢慢明白了,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与生命的源头合一,让我们去体会与万物的关系。这些都是解决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层次的孤独的途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怎样的成就,在于活出生命的品质,时刻生活在感恩中,时刻拥有喜悦、安详的心境。

即便谈一笔生意比做一个小时的家务经济利益要高,但好事也不能够24小时去做。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能够在轻轻松松做家务、做小事的过程中休息和滋养自己,做大事的时候才能够做得更好。稻盛和夫老先生说,领导应该具备的三种心态就是平等、谦卑和悠闲。一个领导如果太忙于应付的话,觉察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就差些。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能够闲下来的领导才有未来。

适当作些小事也有利于头脑的放松。有时遇到什么事理不出头绪,我就做一些家务,比你干坐在那里等,灵感来得要快得多。往往活儿干完了,思路也有了。这些讲课稿能够写完,真的要感谢我们家的地板、厨房。

光认识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去体会。核心非常简单,就是练习身心合一。古德说:担水砍柴,无非是道。单单先把吃饭、说话在生活中落实好,生命就会有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