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梁启超教子有道
梁启超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可谓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感情丰富、严慈相济的父亲。
梁启超共有九个子女,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梁启超家书》中,收录了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一百多封信。在这些信件中,虽然也有对子女的教育、指导,但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和倾诉。
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梁启超十分重视趣味教育。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写道:“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为此,他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愿望,自己更会很用心地观察和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爱好等,然后因材施教,做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还经常鼓励孩子们说:“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1927年8月,梁启超的二女儿梁思庄已在加拿大基尔大学学习一年,之后便需要选学具体的专业了。当时,梁启超考虑到生物学在中国还是空白,就想让二女儿学习生物学。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然而思庄内心并不喜欢这门学科,对其也提不起兴趣,这让她十分苦恼,就向大哥思成倾诉了烦恼。
梁启超知道这件事后,很是懊悔。他赶紧写信给思庄,告诉思庄不要因为父亲的原因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而应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
对于其他几个子女的教育同样如此,梁启超会为他们提一些建议,但最终还是会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梁启超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专业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家教家风感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与梁启超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古人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判断去要求子女,要么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却没有好好问问孩子,他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要么就凭借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做各种选择,如让孩子出国深造,也不问孩子愿不愿意。如果你问这些父母:“孩子喜欢这样吗?”他们可能会回答:“小孩子懂什么,还不是靠大人把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以理解,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却不能全凭父母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还是应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弄清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父母要做好引导孩子叩开兴趣大门的导师
有的父母说:“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具体对哪一样感兴趣,我也不知道,这怎么办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点,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于孩子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这所“学校”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也要像梁启超教育子女那样,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和认真培养,帮助孩子叩开自己兴趣的大门。
比如,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多与同龄的朋友接触、沟通,一起探讨、交流彼此感兴趣的事,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去“折腾”“破坏”,让孩子自我探索,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孩子找到兴趣点。
2.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爱好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时,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去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其实也在提醒现代的父母,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不要过度干涉,更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和期望强加在孩子头上。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兴趣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物,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都与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分不开。
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爱好。如果孩子的确在某一兴趣上比较有天赋,那么父母只需耐心培养,便有可能让孩子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3.兴趣固然重要,但坚持同样重要
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可都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后又没兴趣了,这怎么办?”
兴趣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某一兴趣上有所成就,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学习的一个起点,是带领孩子进入一扇门的钥匙,但如果孩子在通往风景的荒芜道路上轻易就放弃了,那么再好的兴趣也不能让孩子领略到最后的风景。
所以,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很重要,而坚持同样重要。不论任何兴趣,孩子在实现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鼓励孩子勇敢面对,不要轻言放弃,从而让孩子获得自信和能量,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