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吧
——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特意向孩子的父母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教会孩子剥鸡蛋皮。一位妈妈在下面小声地说:“这多为难孩子啊,我家女儿还不知道鸡蛋长什么样呢!”老师觉得很奇怪,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会不知道鸡蛋什么样子呢?那位妈妈继续说:“我总怕煮鸡蛋的蛋黄会噎着她,到现在还一直只给她吃鸡蛋清。”在场的老师和父母们都惊呆了。
这位妈妈真的很爱自己的女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包大揽,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孩子上幼儿园了连鸡蛋的样子都没见过。这样的爱摧毁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最终将会导致孩子一事无成。
科学研究证明:手部的活动和精细动作能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反过来,运动中枢也能调节人的手部的精细动作,总的来说,就是能促进大脑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为此,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句话足以表明手部动作是多么重要。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父母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不妨从培养他的动手能力上开始。
这个其实并不难,家长不要事事代劳,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并形成规矩,另外,生活中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
1.父母要告之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桂冠只属于那些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人。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成功之花要靠辛勤的汗水来浇灌。从古至今,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历经沧桑,但他们面对困难都是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为了理想奋发进取,最终取得了成功。
2.把家务进行合理分工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他们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比如,当他们放学回家后,爸妈还没下班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先煮好饭;周末,他们也可以抽出半天时间帮爸妈进行大扫除等。这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却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我们可以把家务进行分工,比如,父亲负责清扫房间,妈妈负责做饭,孩子负责喂养宠物或洗碗等。这样,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也就逐渐能养成自理的习惯。
3.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
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许多,这时的孩子非常愿意做些事情。但是他们手、脚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做起事来常常“笨手笨脚”,家长千万别因嫌孩子麻烦或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家长可以耐心地、反复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跟着模仿,慢慢地就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最后运用自如了。可以教孩子自己逐渐学会系鞋带、脱衣服、放被褥、收拾自己的房间,洗一些简单的东西,等等。
比如,当孩子具备一些动手能力后,就可以让他洗自己的衣服了,而如果你的孩子比较懒惰,不愿意自己洗衣服,那么,我们不能粗暴地批评,而要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帮助他逐渐学会洗自己的衣服,并鼓励他向自理能力强的同学和朋友学习,早日提高自理能力。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收拾书包和房间等。
4.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家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也可以看做社会的缩影,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为父母做些事情,可以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等,从小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5.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益智游戏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孩子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有利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
6.父母要善于称赞孩子。
当孩子努力去做了,或做得很好时,家长要立即予以称赞和鼓励,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称赞尽量不要以实物的形式,如给孩子买玩具,买好吃的东西等,因为这样容易刺激孩子的虚荣心,时间久了,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孩子在刚开始进行自理的时候,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2)先要对孩子进行引导,面对孩子越帮越忙,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示范正确方法。
(3)“多容忍、少责备”,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宜破口大骂,有耐心、有步骤地教导孩子。
(4)有家务时全家要一起参加,不要让孩子产生“我不需要自理”的错误观念,应让他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5)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不要让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物品。
总之,我们父母要明白的是,一旦孩子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家长就要适当放开你包办的手了,给他们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