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生命的和谐

《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贵。”人为万物之一,但最为灵贵,人可以与天地互相参配。《中庸》:“为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才能完全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完全发挥众人的本性,才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

人为什么可以与天地互相参配呢?《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地有蕴藏丰富的财富,人有管理事务的办法;天、地、人各有各的功能,可以互相配合相应。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天道贯通人事,承认“天”的存在。孟子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意就是民意,天意与民意相互通连,所以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人与天地万物不是互相对抗,而是和平相处。

《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主张人要效法天地自然的大公无私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更是非常明显地指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人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人与自然本来就密不可分。人要活得健康、快乐,首先就要配合天地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婚姻需要一辈子的经营,两性的结合,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经验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一辈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俗话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古人以“琴瑟合鸣”形容夫妻感情和谐、圆满,琴与瑟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两种乐器一同弹奏,一定要配合得很好,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夫妻之间也要互相包容、互相退让,才不会发生争执,不至于产生感情的裂痕。

爱是与孩子同步成长。古代有易子而教的说法,可见亲子沟通的困难,自古已然。父母与子女是最密切的关系,可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子女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不是给得太多,就是给得太少,另外就是沟通不良。在爱心中成长的孩子,人格才能健全完整,在苛责、批评、辱骂中成长的孩子,一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别人常猜忌,对社会多怨怒。所以亲子之间,要以同情代替对立,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代替指责。

在人际关系方面,尊重是人生的第一课。虽然有人出身豪门,天生富贵,有人家境清寒,贫无立锥;有人天生丽质,面貌姣好,有人相貌平庸,体弱多病。但是众生平等,没有人因为有钱、有势、长得漂亮就可以享有特权,没有人因为穷、笨、丑就应该被人看不起。能够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被人尊重,而尊重别人要先从看重自己开始。

人际关系的和谐,除了尊重之外,还要具备同情、关怀、慈悲、行善等德行。人生难免会有一些悲伤惨痛的事情发生,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万一不幸发生在我们身上,除了自己勇敢面对之外,也期待得到亲朋好友的协助、鼓励与安慰,因此当别人有不幸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应怀着同情恻隐之心,愿意付出关怀,给予最大的帮助。同情与关怀是生命的升华

朋友相交,难免会有一些误会或是利益的冲突。慈是爱,悲是悯,爱是关怀,悯是同情。我们要能宽大为怀,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以恨生恨,以爱止恨。爱是生命的价值,爱是生活的动力,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爱是生命迸发出来的熊熊烈火。

行善就是散播爱心,扩大爱行,说好话,做好事,走好路,都是善。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力量,是善行的最大效益。不是每个都有钱,但是每个人都有爱;不是每个人都缺钱,但是每个人都需要爱。因为有爱,世界才不再黑暗;因为有爱,世界才能遍地光明。

一个人立身处世,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身心灵平衡和谐,自我关照。我们每天工作再忙,都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问一问自己今天活得开心吗?活得踏实吗?一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自我肯定,唐朝百丈怀海禅师主张“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我们虽然不必如此刻苦自励,但是光阴荏苒,不能虚度,我们总要求得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一个人能够身心灵平衡和谐,才能求得内心的安顿。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能求得一颗安定的心,淡定的人之所以能淡定,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习惯或是个性使然,而是他的内在生命能够自得自足。诚于中则形于外,形貌安详的人会发出自然的光辉。

淡定是生命的和谐,追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追求人与家庭的和谐,追求人与众生的和谐,追求人与自己的和谐。对自己不满意,是因为人与自己的不和谐,是自己的身心灵不能平衡。一个不满意自己的人,怎么会满意别人?怎么会得到别人认可?因此,修养淡定的功夫,是人生幸福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