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相关问题研究
一、《大学》之单行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西汉末戴圣所传)中的第四十二篇,自汉到唐,从未单独刊行。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赐进士王拱辰《大学》篇一轴,自是以后,凡是考试及第的,必定赏赐《儒行》篇,或《中庸》、《大学》,于是《大学》遂有单行本。而为《大学》单行本作注的,有喻樗(chū)的《大学解》、司马光的《大学广义》等,可是原书均已不传。到了南宋,为《大学》作注的,日益增多,只是这些书,如今多半都是有目无书。唯有朱熹采辑河南二程(程颢、程颐)夫子之说,附以己意,补其阙略,作《大学章句》,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风行海内,流传于世。元仁宗以后的科举考试,明定采用,于是便成为显学了。
二、朱熹的版本
朱熹的《大学章句》与《礼记》的本子内容次序不同,是朱熹自己改订的。《礼记》的本子不分“经”和“传”,朱熹则分别为“经”一章、“传”十章,而且次序也有些更动。这种做法,虽然引起后儒的一些非议,然而其书能流传千古,为世人所接受,其价值也是不容抹煞的。王夫之《礼记章句》云:“《大学》一书,有郑氏《礼记》传本,其次序倒乱,朱子因程子所定而更为此篇。盖诸经之传,皆有错阙,而《礼记》为尤甚……是篇案圣经之文,以审为学之次第,令学者晓然于穷理尽性、守约施博之道,可谓至矣。愚谓十传之文,鳞次栉比,意得而理顺,即令古之为传者,参差互发,不必皆如此,而其命意,则实有然者。得朱子为之疏通而连贯之,作者之意,实有待以益明,是前此未然而防于朱子,固无不可之有。况《礼记》之流传舛误,郑氏亦屡有厘正而不仅此乎!”
王夫之的意思是《礼记》传本颇多次序倒乱舛误,郑玄注解时已有改定,郑氏可以做,朱子未尝不可以做。而且朱子改定后,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为全篇的纲领,是主旨所在;“传”是将“经”的主旨,逐条发挥申论。文字鳞次栉比,联系贯通,意得理顺,不仅不违背古人的意旨,反而使意旨更加明白而通晓。这就是何以朱子的《大学章句》一出,世人皆奉为圭臬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的作者
《大学》一篇的作者,说者不一,程子以为是孔子的遗书,朱子则以《大学》的“经”,是孔子说的,曾子记述的;“传”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门人所记的。朱子在《大学或问》中说:“正经辞约而礼备,言近而指远,非圣人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