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行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及时行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季先生语录: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季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据季先生自己回忆,幼年的他,家境清贫,一家常靠九叔接济才得以勉强度日。

由于他是家族中唯一的男孩,所以备受重视。6岁的他,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乡,被叔父季嗣诚接到济南,入私塾,开始读书。自此,他就几乎再也没有见到过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他回去奔丧。但是,他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这让季先生更加后悔。

季先生在母亲去世之后写道:“为母子一场,只留得面影迷离,入梦浑难辨,茫茫苍天,此恨曷极!”母亲,是季先生心中永远的悔,永远的痛。

在高中的时候,季先生曾立下誓愿说:“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但是,诚如季先生自己悔痛道:“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后来,季先生描述自己回家奔丧时的心情时说,“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季先生后悔自己离开母亲。他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母亲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守在母亲身边,没有对母亲尽孝,这让季先生一生悔痛至极。在旁人看来,这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人生在世,我们要引以为鉴。要知道,行孝要尽早,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自己一生的悔痛。

当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父母却渐渐地老了。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却又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自古,中国人就讲究孝道,并且认为孝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此,姑且不论孝的性质了,我们的重心要放在及时行孝上。

也许你会想,等你有车有房了,再把父母接到身边,给父母买这买那,孝敬他们。

也许你会说,等你发财了要带父母去旅行。

也许你会觉得,只有条件好了才能真正孝敬父母;等到有条件了,才能真正让父母享福。

……

于是一拖再拖,一推再推。

但是,要知道,这世上有一种痛,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季先生把它叫做“永久的悔痛”,这位跨世纪老人的劝诫,我们不能不听。

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给父母买山珍海味才叫孝敬,多回家看看,帮父亲捶捶背,帮母亲摘摘菜,洗洗衣服,也是孝敬。在外工作多给家里打电话,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唠家常,这也是行孝。

不要总想着等。要承认一个现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知道,“天灾人祸”谁也无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下,及时行孝。

但是,也不能借口行孝而坐在家里啃老。要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尽心尽力就好。不必去刻意强求,也要切忌行愚孝。

人生在世,我们先为人子女,再为人父母,从中,我们也更能懂得为父为母的辛苦。为人子女,我们应孝敬父母,更要懂得及时行孝的道理。能及时行孝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