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又思,不罔不殆

学而又思,不罔不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便会迷惑,即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会被书本所累,进而也就会被书本的表象而迷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那么在问题面前终究不过是流于空想,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进而便会因为产生更多的疑惑而始终无所得。

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加利用,不去思考,只是一味地去听,那么自学跟不学是没有区别的。学问的内涵是要懂得善加利用所学,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也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因此,要获得有用的真知,就必须把学习和思考密切结合起来。正如西方哲人康德所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所以,为了避免虚耗精力,误入歧途,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思考,并且将二者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才能不罔不殆。

在教授学生佛学知识的时候,南先生一再强调,光晓得敲个木鱼,不去参悟,那有什么用?念经要一边念一边参悟才是功德无量,否则你念经与念石头没有两样。

仔细看来,南先生的话无不在强调,学的时候,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了解实质,获得真知。南先生今天在学术上的修养和成就,固然与他的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其实,也离不开他的学习方法——学而又思。

少年时候的南先生爱学习、爱看书,但也曾被塾的老师强行要求背四书五经,尽管当时不懂,但是南先生并没有囫囵吞枣似的光啃书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领悟力加以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南先生一直坚持的,正因为如此,南先生并不是一味地迷信课本,也不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进行思考,进而获得智慧,并用它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也正因为如此,南先生才能获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象牙塔里的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还是通过观察生活而学习人生智慧,我们都应该向南先生学习,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不罔不殆”。

否则,就会如南先生所说:“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相反地,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锤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避免这样的后果,该如何做到学而又思,不罔不殆呢?

南先生说:“学问里面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这样只会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狭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虚心请教别人,那么对自己而言又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如果不懂而装懂,那么就会自食恶果。”

要避开这样的恶果,我们就必须如南先生一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一来,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干一行,爱一行;也才能在这一行里崭露头角。

南先生还说:“人生想要成就大学问就必须多学多问,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这样的学问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问。”这也充分体现了南先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原则。正因为如此,南先生才能始终将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不罔不殆。

而这,也恰恰值得我们效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