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仁者也,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董仲舒《春秋繁露》
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西汉广川(今属河北)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尊儒”、“德政”、“尚礼”、“崇学”等方面,内涵极为丰富。汉武帝采纳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大一统后的思想文化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影响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物小记
董仲舒在景帝时为博士,因治《春秋》而著名。他专心于讲学著作,颇受当时士大夫的敬重。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招贤纳士,问以古今治道,董仲舒向汉武帝讲出“天人三策”,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提拔为江都易王的相。董仲舒知识渊博,为人廉洁耿直。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人民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学说。他认为,“天”是神秘的,能主宰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他还提倡天人感应,说四个季节和人的四肢对应,如果人和皇帝做了坏事,“天”就用自然灾害来警告和惩罚世人。这样就需要皇帝爱护他的人民,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但他提出“群生和而万民殖”,增加人口,释放奴婢和“除专杀之威”,反对任意杀害奴婢的主张,在当时条件下,则是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的。后来董仲舒托病辞官,专门从事修学著书,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主要思想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对策》中,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