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简介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人物小记

周敦颐曾为朝廷命官,他办案公平,不畏权贵,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囚犯罪不当死,但转运使王逵却打算处死他。王逵是朝廷信任的酷吏,凶悍一时,众人不敢与之争辩。这时,恰逢周敦颐到任,他独身前往,与王逵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大怒,摔掉手版,愤然说道:“如此尚可仕乎?”言罢,要弃官归家。

周敦颐为官期间,不辞劳苦,四方巡行视察,亲自提点刑狱,勘正错案,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被广东百姓誉为清官。

因为积劳成疾,周敦颐晚年辞官归家。在庐山莲花峰下养病,他的住所四周,塘泽相连,山清水秀。清澈的水面上,朵朵莲花,渲染昂首;片片莲花,孤傲超然。周敦颐喜爱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格,因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来表达自己秉直不阿的性格,宁折不屈的骨气。

主要思想

周敦颐是宋代哲学家,是理学的奠基者。周敦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也曾受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太极图说》,与道士陈抟的《先天图》有密切关系。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但都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周敦颐的伦理思想中,“诚”是主要范畴。他认为,“诚”是由“本极”派生出的阳气的体现,是“纯粹至善”的,因而以“诚”为内容隐人类本然之性亦是善的。他宣称“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把封建道德看做是人性固有的。但他又认为,“纯粹至善”的本然之性,由于受到物欲的诱惑,环境的影响,刚柔不能适得其“中”,因而产生恶。由此,他提出“主静”、“无欲”的道德修养论,认为人们通过学习和修养,能够“自易其恶”,恢复善性,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不违背封建的仁义礼智,从而建立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封建人伦关系。他的存“诚”、“无欲”的人性论和禁欲主义,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敦颐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吸收了佛、道学说,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宇宙观,便于理学更加有力地同佛、道进行斗争。他把自然观、认识论、思想方法以及伦理道德等等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哲学体系,比以前的儒家学说更加精细和富于理论色彩。周敦颐的哲学具有时代的特色,在宋、元、明、清的理学中占有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