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贾玉民 【本书体例】
徽之绩溪县,有殷翁与柳翁者,相善也。柳翁且死,托其子于殷翁。及其子长,则流荡不肖,日以饮博为事。殷翁述乃父之遗言,苦口劝戒,至于流涕痛哭而罢。如是者非一次也,而其子终不悛(quān圈)。
殷翁知其不可教也,乃使其客日从之博。博大负,则又教之卖田。而殷翁出已金托他人之名,以贱值买之。其田之所入,则别置一处,不侵蚀其丝粟。凡柳子此后鬻(yǜ育)田、鬻地、鬻金玉器皿、鬻字画玩好,殷翁悉以其田所入之钱一一购买之。未数岁,良田美产悉归殷翁。而除购买柳氏物外,又无他用,所积益饶,柳子固不知也。久之,并其所住之屋亦归于殷,柳遂无立锥地。其初,寄宿亲串家,大受残杯冷炙之辱。又转徙至僧庐道观,亦不见容纳。遂行乞于市,夜则席地帷天,与群丐为伍。
殷翁乃招之至家,熏沐之,饮食之,谓曰:“若亦忆我向者之言乎?”柳子痛哭自责。殷翁曰:“所失之物,不可复返矣。姑努力读书,或可望晚成耳。”柳子嗣是果发愤下帷,期年之后,得隶诸生籍。殷翁乃以所买田宅一一归之,曰:“曩见足下迷而不悟,不可以口舌争,非山穷水尽不可以变计,故不得已出此背水之计,置之死地而生之。曩与子共饮博某甲、某乙,皆我所遣;曩买子田宅某甲某乙,即老夫托名也。今此计果成,郎君前程,未可限量。老夫年迈,不久就木,死见尊翁,亦无愧九泉矣。”柳子感极,厥角稽首,不知所云。里党闻之,咸叹殷翁高义而又有远见,非寻恒所及也。
(选自《耳邮》原无标题)
安徽绩溪县,有个殷翁,和柳翁是好友。柳翁将死的时候,把儿子托付给殷翁。柳翁儿子成年后,却不务正业,天天喝酒赌博。殷翁不止一次地向他述说柳翁的遗言,苦口婆心地劝告他,以至于痛哭流涕,但柳子终不悔改。
殷翁知道单凭说教是不顶事了,于是就指派自己的手下人天天与柳子赌博。柳子大输,又教他卖父亲留下的田地,而殷翁则假托别人的名义以贱价买到手,但这些田地的收获,他却单独存放,一点儿也不侵占私吞。以后凡柳子出卖田地、金玉器具、古玩字画等物,殷翁都用所买柳子田地上的收入一一购买。没过几年,柳子的良田家产全部都到了殷翁名下,除此之外,柳子田地的收入一点儿也没有挪用,越积越多,只是柳子却全不知晓。后来,柳子把住宅也都卖掉,连存身地方也没有了。开始住在亲戚朋友家,吃些残羹剩饭,受尽了羞辱;后来又辗转在一些寺庙道观,也不被收留。于是只好在市上讨乞,夜里露宿野地街头,与群丐在一起。
这时,殷翁把柳子找到家里,给他洗澡换衣服,让他吃饱喝足后,对他说:“你还记得我以前对你说过的话吗?”柳子痛哭流涕并责备自己。殷翁说:“失掉的家产,是不可重新返回了。你如果从此回头努力读书,也许还可望大器晚成呢!”柳子从此果然发愤攻读,一年后中了秀才。殷翁这才把所买的柳家田地住宅一一归还给柳子,说:“以前见你执迷不悟,单凭口舌难以说服,非弄到山穷水尽你不会回心转意,所以才不得已使出这‘背水之计’,把你逼到绝路,迫使你改过自新。以前与你喝酒赌博的某甲、某乙,其实都是我派遣的;买你田产房屋的某甲某乙,也是老夫我假托的名字。现在这背水计果然使你走上了正路,你的前程将是不可限量的。老夫年纪老迈,不久于人世了,但我死后去地下会见你的父亲,也算问心无愧了!”柳子极端感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惟有一个劲儿地触地叩头而已。村邻听到这事,都叹服殷翁德义高尚而又有远见,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
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历来重视朋友交情的“义”。“管鲍分金”,范式张劭“生死交”,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等故事,都是交友之“义”的千古佳话。然而“义”者,并不是无是非的“同生死共患难”,而应该是匡正其错误,补救其过失,以助其成就事业,成就人生。本篇的主人公殷翁,就是这样一个懂得交友之“义”的真谛的人物。他受柳翁托孤之任,对柳子不是一味娇宠,而是千方百计、颇费苦心地把柳子引上正道,造就成材,以此作为对老友信任的回答。他先是“苦口劝诫”,至于流涕痛哭,希望以“情”来打动柳子。这一招失效后,他则不惜冒着被人误解而使出“背水之计”,把柳子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才被迫就范,并从倾家荡产后的遭遇,得到教训,改弦易辙。至此,浪子已经回头,殷翁本可罢休,已不负朋友之托,但他并不象一般的田家翁,到此为止,而是有更高的期望——把柳子培养成材,督促其“努力读书,或可望晚成”。这样,柳子的人生进入更高阶段,而殷翁的“义”,也升华到新的境界,完成了一个“高义而又有远见”的形象塑造。当然殷翁的“远见”,还是局限在封建观念之中,他挽救浪子的主要动机只是将来九泉之下无愧于亡友,他要求柳子走的道路只是一般封建文人追求的科举仕途。但是,撇开这些,他的重友谊,讲信用,有智谋,还是值得称道的。在这里也渗透了作者的道德判断,在封建社会的末代,虽然整个地主、统治阶级已经彻底腐朽、败落,象柳子一样败尽了祖传遗产,然而作者还是希望能有象殷翁一样的人物,以传统道德和卓识远见来挽救封建阶级的“浪子”们。
作为经学大师和文字学家,俞樾具备深厚的古文根底。语言朴质无华,又简雅传神。注重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引人人胜。虽是随笔,却注意结构完整、匀称。开头交代人物、起始原因,中间扼要叙述“背水之计”的经过,之后由殷翁推心置腹的坦诚告白揭示真相,最后以乡邻群众的评价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