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纪桂平 【本书体例】
某妇,广东番禺县人,年约三十余,有一子,甫五岁。
一日,值母家喜事,备酒一罇,烧猪一只,烧鹅一只,及鸡鸭果饼之类,偕一仆携子,雇小舟往。母家故住虎门。
是日,舟渡狮子洋,值快艇如飞而来。上坐十余人,喝令过船。妇识为盗,知其意在掳人勒赎也,急嘱仆并舟人毋恐。妇问曰:“来者莫非大王差来乎?”曰:“然。”妇佯喜曰:“今日好采,得遇众位。”“好采”者,犹言好运,遇会好事,此广东土语也。众问何谓,妇曰:“因欲见大王,所以不避险阻,雇小舟备微礼,沿海寻访。祈众位带我一见,生死不忘。”众曰:“汝因何欲见大王?抑与大王有亲故乎?”妇曰:“此时不必细论,见时自知。”众然之,遂带妇船同行。盖盗匪掳人,本宜禀明大王,听候处置,不敢自专也。
于是出大门,渡大海抵大舟。众将妇言以告。盗首命妇见。妇一见即携子跪陈曰:“妾不幸夫亡,止生此子。居恒多病,虑不能成人,求神问卜,看相算命,皆谓要另拜父母,且须当今英雄,方能保全。妾夙闻大王在海上轻财重义,抑强扶弱,非英雄而何?所以特备薄礼,选吉日,雇小舟,负此子沿海寻访。正虑大海茫茫,无缘得见,不意天从人愿。伏乞大王容纳。”言毕,一手携子,叩首不住。盗首验所带之物,果系礼物;且查本日,实系吉期。因谓妇曰:“我从不轻收人为干儿,今见汝诚心可取,汝子亦相貌非凡,准汝子拜在我名下为儿。”言已,命物全收,出绸二端,番银四十元给之,仍著人送回原处。
当仓猝之际,能随机应变,转祸为福,妇诚智矣哉!惜未详访其夫族里居为恨。此嘉庆九年九月事也。
(选自《志异续编》卷二)
有一位妇女,广东番禺县人,年纪约三十多,有一个儿子,刚满五岁。
一天,正逢母家有喜庆之事,妇人便准备了一罇酒,一只烧猪,一只烧鹅,以及一些鸡鸭果饼,同一个仆人,带上儿子,雇一只小船前去庆贺。母家住在虎门。
这一天,小船行到狮子洋,只见一条快艇飞快地开来。快艇上坐着十几个人,喝令小船开过去。妇人认出这些人是盗匪,意在抓人勒索赎金,便急忙嘱咐仆人和船家不要害怕。妇人问道:“你们莫非是大王派来的吗?”对方说:“正是。”妇人装作高兴的样子说:“今天好采,能遇见众位。”“好采”,就是好运,遇上好事,这是广东土话。那些盗匪问这是什么意思,妇人说:“我因为想见到大王,所以不怕险阻,雇一只小船,制备了一些微薄的礼物,在大海上寻访。求求众位带我去见见大王,我今生来世都不会忘记你们。”众匪说:“你为什么要见大王?你或者是大王的亲友?”妇人说:“现在不必细说,见到大王你们自然就知道了。”众匪允诺了,于是带着妇人的船同行。因为盗匪抓人,按规矩应禀告大王,听候大王处置,不得自作主张行事。
快艇和小船驶出虎门,在大海上到达了大船边。众匪把妇人的话报告了大王。盗首命令带上妇人。妇女见到盗首,便马上拉着儿子跪下,陈述说:“我不幸死了丈夫,只有这一个儿子,经常生病,我担心不能长大成人,便求神问卜,看相算命,都说这孩子必须另拜父母,这父母还必须是当今的英雄,才能保全生命。我早就听说大王您在海上轻财重义,抑强扶弱,您不是英雄又是什么呢?所以特别制备了薄礼,选择吉详的日子,雇上一只小船,带着这个孩子在海上寻访。正担心大海茫茫,没有缘份遇到,想不到今天天从人愿。诚恳地请求大王答应了吧!”说完,一只手拉着孩子,不停地磕头。盗首看看妇人带来的东西,果然都是礼物;再查查这一天,确实是吉期。于是对妇人说:“我从来不轻易收入做干儿,今天看见你这么诚心诚意,你的儿子相貌也不平常,就准许你的儿子拜在我的名下为儿。”说罢,让众匪把礼物都收下,然后拿出绸子两匹,外国银币40元,送给妇人,派人把妇人一行仍然送回原处。
当遇到紧急不测事件时,能够随机应变,转祸为福,妇人真是聪明过人啊!可惜没有详细访问她丈夫的家族和住处,令人遗憾。这是嘉庆九年(1805年)九月发生的事情。
本篇与《公道大王》对照来读,是很有意思的。同样是在大海上遇到不测,你看这位番禺女子却那么镇定自若,反客为主,随机应变,终于化险为夷,因祸得福,显示了非凡的勇敢与智慧,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令人叹服。比起那位酸迂可笑的台湾廪生来,你更喜欢谁呢?
“当仓猝之际,能随机应变,转祸为福,妇诚智矣哉!”这里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这种进步的女性观,使他的故事更富于传奇色彩,文字也洋溢着激情,因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从艺术上看,本篇虽系直叙,却写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显示了较高的结构艺术的功力。一是善于设置戏剧性的悬念,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期待效应,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舟渡狮子洋,遇海盗拦劫,大祸已临头,而“妇佯喜曰‘今日好采,得遇众位。’”这种惊人之语,让人疑团顿生,一下子把读者的胃口吊了起来。接着,妇人求见大王,众盗问原因,妇人故意卖关子:“此时不必细说,见时自知。”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不但让众盗莫测高深而不敢怠慢,也激发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致。经过这样不断的“聚势”,后面写妇人见到大王的陈述,就是水到渠成,情理之中的了。
二是善于运用暗示。故事开始前的介绍文字,看似平常,实则至关重要:几乎无句不与后面故事的高潮——妇人见盗首的场面“息息相关”。“有一子,甫五岁”,交待其子尚年幼,为后文大王收其为“干儿”,埋下伏笔。“一日,值母亲喜事”,又与后文盗首“查本日,实系吉期”的举动相吻合,而详列“备酒一罇,烧猪一只,烧鹅一只,及鸡鸭果饼之类”,正是骗得盗首“验所带之物,果系礼物”,所必不可少的“准备”。这种暗示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小说结构谨严,故事曲折含蓄,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妇人“随机应变”的本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