訄书

近代章炳麟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1899年木刻版刊行,1902年经过增订重新刊印。1904年在日本出版排印本,1914年又作了修订,并改名为《检论》,其中删去了一些有革命内容和唯物主义思想的篇章,收入《章氏丛书》内。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清朝政府进一步卖国投降,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为挽救民族、国家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张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章炳麟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形成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世界观。《訄书》就是反映了他早期唯物主义思想的一部著作。

《訄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方面。在哲学上,认为万物是自然的产物,是由“气”构成的。说“惟天未尝有,故无之为字,从天诎之以指事。天箤于气,气生于地,地生于日。”“恒星皆日”。这就是说,“天”是没有的,它不能产生万物。所谓“天”不过是聚积起来的“气”,“气”来源于地球,地球产生于太阳,太阳是恒星,恒星是自己产生的。还指出“物生于日,而其为祸福则日无与,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认“天”和“上帝”的存在,认为人的祸福和自然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认识论上,主张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离不开感觉,感觉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指出:“曰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也。所从受者,胎卵之成,成于牝牡之感,而子姓受之。感有交错,以成智虑。”认为人是物质构成的,但智虑(精神)并非物质,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人在交感活动中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认识,首先必须经过人的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才能产生。同时强调认识不能局限于感性经验,还要用理性进行判断、推理。认为“夫物各缘天官所合以为言,则又譬称之以期至于不合,然后为大共名也。虽然,其已可譬称者,其必非无成极,而可恣膺腹以为拟议者也。”但由于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甚至把脱离实践,反科学的宗教哲学也看成是理性认识,从而陷入唯理论。

《訄书》反映了章炳麟的早期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而又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最终走上了唯心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