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比较清寒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其父苏洵是当时有名的政论家,对苏轼的思想与文学活动都有很大影响。其母程氏从小教苏轼读书,使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嘉祐六年,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上《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分析了当时的政局,提出改革弊政的要求,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政见,由此步入仕途,朝廷除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几次上书反对新法。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摘举苏轼讽刺新法的诗句,制造了“乌台诗案”,将苏轼下狱,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责授团练副使。哲宗在位时,任翰林学士,并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因大赦内迁,于65岁时在常州发病而卒。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学识渊博,乐于奖励后进。儒家的孔孟之道对他的思想有深刻影响,他的许多文章多讲礼义、道德和“仁政”,他对在表面承平之下潜伏的严重社会危机有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能够关心国家命运,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激流中,以诗文表明他的政治态度。然而,在生活上,苏轼多采取佛家和道家的处世方式,有旷达开阔、随分超脱的一面,也有游戏人生、虚无消极的一面。这些复杂的思想倾向在他的诗、词、文中都有反映。
苏轼有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创作是他的文学主张的积极实践。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在散文、词、诗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使他成为北宋文坛首屈一指的名家。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有《留侯论》、《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教战守策》等。诗歌代表作有《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吴中田妇叹》、《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荔枝叹》等。词的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浣溪沙》(“蔌蔌衣巾”)等。
苏轼以他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继欧阳修之后,最终完成了北宋的诗文革新,代表了北宋文学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水平。他在当时备受推尊,处于文坛首脑的地位。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都是苏轼的崇拜者并在未成名时就受到苏轼的鼓励和培养。北宋后期,苏轼就已为文人所仰慕。此后,苏轼的影响日益深远。金代元好问,南宋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明代袁宏道,清代陈维崧、查慎行等,都受到苏轼诗、词或散文的影响。但是,苏轼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消极倾向也遗响后世,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