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人定居巴勒斯坦之初,在宗教方面深受迦南人的影响,信奉多神,但也有一个主神耶和华(火、雷、雨、风自然力化身)。国家形成之后,随着王权的加强,耶和华成为国家的保护神。虽然统治者极力主张一神崇拜,但在公元前六世纪之前,在希伯来人中间并没有最后形成一神的崇拜。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犹太国都耶路撒冷,把绝大多数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沦落异国的犹太人,深感遭受异族凌辱、欺压之痛苦,渴望返回故土,重建家园,他们祈求出现一个“救世主”,以便引导他们摆脱苦难的困境;一部分贵族和祭司,幻想复兴犹太王国,恢复他们昔日的统治地位。于是,一名叫作以西结的“先知”在俘虏中传播信奉一神耶和华和犹太将在耶和华拯救下复兴的说教。从这种信仰中逐渐产生了“犹太教”的萌芽。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巴比伦,犹太人得以回到耶路撒冷,重建神殿,建立起神权政治(在政治上从属波斯)。祭司贵族为信徒规定:崇拜耶和华,只有耶和华的信徒才能在神权政体中享有完全的权利。这样,崇拜一神教,排斥其他一切宗教,并维护祭司贵族统治的犹太教最后形成了。犹太教尊奉耶和华为宇宙的主宰,而犹太人则是上帝——耶和华的选民;宣扬一切美好的未来,和幸福靠上帝的恩赐的“救世主”思想。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圣经》的《旧约》部分(以别于基督教兴起后所编的《新约》),包括“律法”(所谓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先知书”(前先知书、后先知书和小先知书等),以及“圣志”(“诗篇”、“雅歌”等十一部),内容极为广泛,是古代希伯来人的文学、历史作品总集。其中有民间流传的史诗、战歌,有编年史,有先知者语录,有国王制定的法律和祭司所订的戒条教义等。各篇形成年代早晚不一,约在公元前十至九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传世的《旧约全书》不是犹太文本,而是公元前三至一世纪间的希腊文本。基督教兴起后,开始接受这部《圣经》,并称之《旧约全书》。